外伤导致视网膜脱落

外耳瘙痒及闷胀警惕真菌性外耳道炎


最近陪一位患者做健康体检,我接触到了一个词"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右耳近几个月反复瘙痒,伴有堵塞感,但不影响听力,以为自己得了中耳炎,来医院一查才发现并不是中耳炎,而是在我们南方地区很常见的一种耳科疾病,真菌性外耳道炎!由于很多人对它的症状不了解,导致在出现真菌性外耳道炎的症状后还不自知,被当成中耳炎治疗,导致病情反反复复,经久不愈,很是烦人。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真菌性外耳道炎。

真菌性外耳道炎的病因:

1.致病菌为曲霉菌,青霉菌及念珠菌较多见。

2.常见气候潮湿,温暖地区。

3.与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如采耳、挖耳损伤,游泳、沐浴导致耳部进入污水,由于耳内进水或不适当地用药,改变了外耳道PH值,有利于真菌的孳生。

4.可继发于其他耳部疾病,如化脓性中耳炎,中耳术后都可能诱发。

5.全身性慢性疾病,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全身长期大剂量应用抗生素,都为真菌的孳生提供了条件。

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表现及识别:

1.耳内发痒或奇痒及闷胀感,少量水样分泌物。

2.若因炎症使脱落的上皮与菌丝共同形成痂皮,阻塞外耳道或覆盖在鼓膜表面,则可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

3.若有细菌感染,则可引起外耳道肿胀、疼痛及流脓。检查时多见外耳道深部有白色、灰色、黄色或者烟灰色霉苔,其状如薄膜或粉丝,甚似发霉。揭去苔膜,可见外耳道皮肤充血肿胀,表面轻度糜烂或有少量渗血。

4.将霉苔置于载玻片上,滴加少许10%氢氧化钾溶液,盖妥并适当加温,若于显微镜下见到菌丝体或芽胞状物,即可明确诊断。

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治疗方法:

1.要把耳道里面的真菌痂皮和分泌物完全清除干净。有的患者可能一次清除不干净,需清除几次,清除要靠专科医生或者专科护士来完成,医院去做清理;

2.分泌物和痂皮清理干净后,在耳道里面放置治疗真菌的药物,如硼酸滴耳液、抗真菌药粉、制霉菌素药粉或者膏剂、栓剂,比如达克宁栓剂,甚至还可放碘仿纱球,进行抗真菌治疗;

3.患者如果合并感染还需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医院的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患者自己切勿随意用药!!!

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日常护理及预防:

1.保持耳道干燥,洗澡、洗头、游泳的时候耳道里尽量不要进水,如有进水及时用棉签擦拭干净,勿挖耳,也不要随便将自己的耳朵交给非专业人士进行清理。

2.出现耳部症状,及时就医。

3.一旦诊断,务必谨遵医嘱,接受正规治疗。

作者:

医院老年医学科十病区

张琼琴主管护师

审核:

医院耳鼻喉科

任基浩主任医师/教授

特别声明

本平台是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的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tuoluo.com/stdy/1402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