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病最好的医院 http://www.gs218.com/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可在育儿问题上,这句话就要好好想想了。
一些错误的育儿方法,在一代又一代的口口相传下,仍在流传。
比如给孩子剪睫毛为了让睫毛更长
半夜叫醒孩子喂奶把尿
孩子稍有异常就补钙……
这些行为不但给不了孩子任何好处,还有可能给孩子带来各种伤害。
圈妈总结了43个不靠谱的育儿方法,看看你有没有躺枪。
如果有,赶紧停下来,不要让孩子受伤。
1
刮眉能使眉毛浓黑
新生儿的眉毛是否浓密,跟满月的剃不剃与否,是没有关系的。
大多数孩子的肩毛要到2岁左右才有型,父母不必着急。
2
捏鼻能使鼻子变挺
鼻梁的高低是由遗传因素、发育速度、早期的营养、鼻外伤其他的因素来决定的。
如果过于用力捏鼻,反而会损伤娇嫩的鼻黏膜,甚至染上呼吸道感染。
3
剪睫毛使睫毛变长
睫毛可起到遮挡灰尘和过强光线的作用,剪掉睫毛,孩子眼睛容易受伤。
让孩子的睫毛自然生长就可以了。
不信?你看看这些:
“爱美妈给闺女剪睫毛,没变浓密反伤角膜”
“80后年轻妈妈,给3岁闺女剪睫毛,没变浓密反伤角膜”
4
捋耳使耳廓更圆润
平时轻轻地为孩子捋耳朵,能起一定的按摩作用。如果孩子的耳朵真有畸形,医院检查。
5
母乳抹脸能使孩子皮肤嫩白
乳汁腐坏后细菌很容易从侵入皮肤,导致孩子脸上产生红晕,甚至变成小包,继而化脓。
正确做法是:
婴儿脸部不干燥的话不用涂抹任何东西,如果要用,要选择婴儿专用的润肤霜。
6
拔乳牙使恒牙长齐
大多数孩子换牙的过程是自然更替,不需要拔掉乳牙。
只有当乳牙没掉,恒牙却已经长出时,为了以后恒牙能更整齐,可以将乳牙拔掉。
7
睡硬枕让头型更圆
真正影孩子头型的因素是遗传和睡姿,并不是枕头。
经常有意地为孩子调整睡姿,比选个枕头更靠谱。
8
剃胎发使头发更多
新生儿胎发到了三四个月时会自然脱落。
最好不要给太小的婴儿刮光头,这样很容易损伤毛囊,使头发出现暂时不生长的现象。
9
怕不消化,就一直给宝宝吃粥
一直吃软粥,没有硬的辅食,会影响宝宝的消化能力的发展。
而且由于口腔缺乏咀嚼和吞咽练习,可能影响宝宝口腔发育和面部肌肉发育。
辅食添加:由少量到多量,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的原则。这才是最正确的。
10
把尿比穿纸尿裤好
婴幼儿自主排尿功能要随着神经系统、尿道括约肌等的发育而逐步完善。
在此之前把尿,并不能帮孩子建立自主排尿功能。而且太早把尿,还可能造成肛脱、肛裂、尿频。
所以:一岁以前不要把尿,大一点可以进行坐便训练。
11
发烧用酒精给孩子擦身降温
孩子皮肤非常幼嫩,受不了酒精刺激。
孩子发烧正确的做法是:
少穿少盖不要捂,可以洗温水澡,多喝水。最安全有效的方法还是吃退烧药。
12
怕孩子着凉捂得严严实实
孩子手脚温度低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和孩子冷不冷没有直接关系。
了解孩子的冷热状况,应该摸孩子的后背、前胸这些躯干部位。温热但没出汗,就是最恰当的。
13
绝对不给宝宝开空调
夏天气候炎热,高温会造成中暑、脱水,还可能导致痱子、湿疹
只要把空调滤网洗干净,排风口不对着宝宝吹,完全是可以吹空调的。
同理,做月子也是可以吹空调的。
14
母乳6个月以后就没营养
母乳是宝宝的最佳食物!
只是6个月后,母乳满足不了宝宝的营养需求,需要逐步加辅食。
15
喂母乳的妈妈不能吃药
妈妈吃药,从乳汁中分泌的药物,大概只有摄入量的1%-2%,所以很多药在哺乳期是可以吃的。
当然有些药注明了哺乳期妇女禁用,最好就不要吃,具体情况遵医嘱。
16
奶水太稀宝宝吃不饱
我们看到清淡的奶是“前奶”,成分大部分是水分,是给宝宝解渴的
宝宝越吃,母乳越浓,到最后,会分泌奶油一样的“后奶”,是给宝宝解饿的。
所以,只要妈妈奶水充足,不用担心宝宝吃不饱。
17
过早添加辅食
母乳能够在六个月以内满足婴儿的全部需要。
提前添加辅食,不但无助于事,反而会给孩子造成过重的肾负荷,并且破坏孩子对母乳的吸收,适得其反。
如需添加,建议至少等到宝宝四五个月后,从添加蔬菜汁、水果汁开始逐步添加。
18
给孩子加盐
对于6-12个月的宝宝来说,从天然食物和母乳中就能获得足够的钠。
因此,对于1岁以内的宝宝来说,只需保证正常的饮奶量和辅食量,就不用担心缺钠,更不用担心没力气。
19
给宝宝喂蜂蜜
新生儿肠道肠道很娇嫩,蜂蜜渗透压很高。
新生儿吃蜂蜜轻则容易导致腹胀消化不良,重则导致肠缺血坏死。
20
坚决不给用安抚奶嘴,阻止宝宝吃手
孩子吃手可以满足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需要,一岁以内的宝宝吃手不需要特别去矫正。
如果宝宝频繁吃手,建议给用安抚奶嘴,因为:
a、吸吮安抚奶嘴,可有效避免今后牙齿变形,因为安抚奶嘴外面的圆片有效抵抗并缓解吸吮带来的向内的吸力
b、吸吮手指会比吸吮安抚奶嘴更加难戒。
21
婴儿白天睡觉也拉窗帘
很多家长从月子里开始白天也会拉上卧室的窗帘,来提高睡眠质量。
但在新生儿阶段,这样做反而可能不利于建立宝宝昼夜周期。
正确做法:
对于半岁以内的小宝宝,在白天尽量也不要拉上窗帘,晚上则尽量保持黑暗和安静,也不要将睡着的孩子叫醒喝奶。
22
动不动就补钙
出汗多—缺钙,枕秃—缺钙,头型不好看—缺钙,半夜哭—缺钙,走路晚—缺钙,不爱吃饭—缺钙……
其实,0-6个月的宝宝,只要奶量喝够,钙都是充足的。6个月后,如果宝宝饮食平衡,就没可能缺钙。
23
冬天出生的母乳宝宝才需要补充维D
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并不高。因此婴儿出生后不久即应开始补充维生素D。
根据儿科协会,每天应该补充单位的维生素D
24
过早让宝宝学坐
宝宝天生头大身子小,每个宝宝必须经过足够的俯趴和爬行,颈部和背部肌肉和骨骼才能支撑他那颗大脑袋。
因过早学坐而导致弯腰驼背、脊椎变形的宝宝数不胜数。
只要让孩子醒着时多趴多趴,锻炼其颈部和背部肌肉,抬头、爬、坐、站、走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25
过早学走路、用学步车
让孩子过早学走路,用学步车等,会造成孩子骨髓发育异常,形成O型腿。
26
打呼噜说明宝宝睡得香
宝宝偶尔打鼾可能是由感冒引起的,
但如果宝宝经常打鼾,可能是由于腺样体、扁桃体肥大,影响了鼻咽部通气造成的。医院检查。
27
喝葡萄糖水去黄痘
对于婴儿黄疸,需通过增加喂养量,致使排便量增加,进而达到降低黄痘的效果。
而葡萄糖的吸收过程,只增加血中葡萄糖含量,使体内的能量供给维持在一定范围,排便量不会增加,因此不利新生儿退黄。
正确做法:多喂奶,多晒太阳,让黄疸自行代谢。如果医院就诊。
28
嘴对嘴喂食
家长通过嘴对嘴给宝宝喂食,容易会使宝宝感染幽门螺杆菌。
引起宝宝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甚至会导致宝宝生长发育迟缓。
正确做法:对喂宝宝的食物,家长一定不要用唾液接触。
29
随意喂宝宝吃东西
危害:
1、异物卡喉
幼儿吞咽反射发育还不完善,一旦发生异物卡喉窒息,可在几分钟内造成大脑不可逆损伤,甚至死亡
2、引起过敏。
花生、核桃等坚果和水产品等是常见的过敏原。
正确做法:给小宝宝喂食要选容易咀嚼吞咽、不容易致敏的食物。
30
吃东西时逗孩子
孩子吃吃东西时逗他,会引起他大笑,饭粒等食物有可能被吸入气管,引起呼吸道梗阻,甚至呼吸困难、窒息。
正确做法:给孩子喂食应该让其保持平静、专注。
31
过分逗宝宝笑
宝宝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如果逗得笑声不绝,会造成瞬间窒息、缺氧,引起暂时性脑缺血,还可能引起口吃。
32
嬉戏时摇晃和高抛宝宝
宝宝的头部体积和重量占全身的比重较大,但颈部肌肉对头部的支撑力很弱
剧烈摇晃和高抛很容易引起幼儿脑震荡,更甚者会使视网膜毛细血管充血,导致视网膜脱落。
正确做法:轻轻摇晃并没有问题,但务必用手掌托住孩子的颈部。
33
一出生就喝糖水
新生儿的味蕾异常敏感,糖水、橙汁和盐都属于强刺激物,可能严重损坏宝宝的味蕾,导致宝宝不爱喝白开水、吃饭挑食重口味。
34
逗孩子喝酒
儿童肝脏发育和代谢功能还不完善,即使是度数较低的酒,酒精也容易淤积在体内引起中毒。
一旦过量,可能出现昏迷等重症,严重会影响脑部发育。
35
随便亲吻宝宝
危害:
1、传染疾病。
感冒、患口腔疾病或肝炎、结核等传染疾病的人亲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得病,比如疱疹病毒,就会通过亲吻传播
2、造成皮炎。
成人脸上的化妆品、口红大部分含香料和各种化学物质,直接与孩子接触,会伤害孩子稚嫩的皮肤。
正确做法:与宝宝亲密接触时请确保大人的卫生和健康。
36
抱着孩子坐汽车
汽车时速在50公里时发生碰撞,一名体重10公斤的小孩瞬间会产生公斤左右的冲击力。
这种情况下,一般没有人能抱住孩子,孩子的头部发生碰撞,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儿童安全座椅不可少。
37
晚上叫醒宝宝喂奶、把便
频繁半夜叫醒宝宝,很容易打乱宝宝的睡眠规律,把宝宝变成夜猫子,受苦的还是宝宝,大人也睡不好觉。
正确做法:让宝宝睡到自然醒,晚上使用纸尿裤入睡。
38
用纯净水、矿泉水冲奶粉更健康
纯净水除去了各种微量元素,长期饮用会造成孩子营养摄入量不足;
矿泉水中含有的营养素又过多,长期饮用会造成孩子某种元素摄入过多。
正确做法:使用自来水烧开冷却到合适温度冲奶。
39
给新生儿绑腿
很多地方都有绑腿的习俗,不少老人认为这样宝宝长大后腿才会又直又长。
其实绑腿阻碍了宝宝腿部的血液循环,不但不利于骨骼发育。
而且宝宝的肢体活动受到人为限制还会给宝宝造成极大的心理阴影,因而更加容易情绪烦躁、哭闹、没安全感。
正确做法:给宝宝穿宽松的衣服,让他的四肢活动不受任何限制。
40
总认为孩子吃不饱,一哭就喂奶
孩子的哭是有很多种原因的,不一定是饿了才哭的呀。
长期如此,宝宝的胃很容易被无形中撑大,为以后的肥胖症埋下了隐患。
正确做法:根据宝宝月份大小和日常食量,形成有规律的喂奶时间。
41
宝宝一发烧就吃药、注射
正确做法:38.5℃以下一般不用药,能吃药就别轻易注射。物理降温用温水不用酒精。
42
鼓励孩子大口吃饭
许多家长喂孩子时,都特别喜欢鼓励“大口吃”“快点吃”等,觉得孩子只有狼吞虎咽,才是胃口好,是乖孩子的表现。
其实这是不对的,这种鼓励只会造成宝宝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
43
药品乱放、乱喂
每年有超过名0—14岁儿童因误吃药品而死亡,86.4%的中毒发生在家中。
正确做法:药品应该放在高而远的地方,最好是能锁起来,切忌随意放在桌柜上、枕边或儿童容易拿到的抽屉里。
避免在孩子面前吃药,孩子会模仿成人吃药的行为,并且吃剩的药要及时扔掉。
每日分享
育儿知识、趣事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tuoluo.com/stdy/15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