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权威医院 http://pf.39.net/bdfyy/qsnbdf/140323/4359087.html导语胡适待人接物随和大方,人缘好,交友广,这在民国文化圈是很有名气的,当时有句俗语“我的朋友胡适之”,可理解为两层意思:一是时人皆以与胡适交往为荣,不管是不是真见过,都把“适之是我朋友、我熟人”当作贴金的谈资;二是胡适对谁都好,哪怕一面之缘,也让人如沐春风,仿佛早就是相识已久的朋友。“我的朋友胡适之”并非浪得虚名,胡适一生都在实实惠惠地对人。胡适究竟资助过多少人多少钱,是无法统计的。胡适老家安徽绩溪的学者胡成业根据各类史料和文献,梳理出一份不完全清单,对于胡适的慷慨,从中可窥一斑;也可以看到,有困难的学生和晚辈,都不忌惮向胡适开口借钱求学治病,胡适俨然是青年们进行小额信贷的靠谱银行。胡适(图片来自网络)胡适相信,“做人的成本是仁善,是不断地去帮助别人”。他乐于解囊相助朋友、同乡、学生和那些向他求救的人,可他从不以慈善家自居,他对攫取权力和积累钱财没有丝毫兴趣。胡适的讲学和稿费收入在同行中自然是很高的,但也架不住他千金散尽的文人豪气。胡适的夫人江冬秀曾埋怨他说:“你今天资助张三,明天资助李四,再这样帮助下去,我们也要人家资助了。”胡适不以为然,他的信条是“因为我知道我借出去的钱,总是‘一本万利’,永远有利息在人间”,这就是他创定的“胡氏高红利”模式。江冬秀不愧贤内助,经胡适的一番解释,她也想开了,夫妻之间达成不成文的协议,只要胡适要资助别人,大管家江冬秀都二话不说给钱。年4月,方豪、贾寿椿等五位学生组成“游日学生团”,去日本考察社会情况,介绍中国青年的思想和活动情况。胡适热情支持这项活动,为他们垫付旅费。(耿云志《胡适年谱》年版83页)年3月4日,胡适的远房表亲汪静之写信说:“自己陷入上天天无路,入地地无门的困境,现在只有你能救我,求你速为我设法。”年4月23日又致信:“愿你再借助数十元,济我紧急的正用。”由此可推想汪静之已经得到胡适的资助。年9月9日,胡适致信江冬秀,请她于“绩溪会馆存款中借元给胡敦元作学费”。胡敦元,绩溪人,比胡适小14岁,当时就读于清华大学,年赴美深造,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年,胡适借给中国公学的同学张奚若元,作为自哥伦比亚大学回国的路费。张奚若回国后,先后在中央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执教,主要教授西洋政治思想史。(苏育生《胡适与张奚若》,《胡适研究通讯》年第3期)年1月7日,“五四”著名学生领袖许德珩致信,收到胡适的信和寄款表示感谢。告14日自马赛启程,所借之款拟归国后一年半内归还。(耿云志《胡适年谱》页)年3月,湖南女子李欣叔给胡适写信讲述她离家出走的经历:“一来我的父母亲强迫我从人,二来我自从看了五卷《新青年》杂志,就不满意我的环境??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经过黎锦晖介绍,这名女子见到了胡适,胡适给她一笔钱,让她先治目疾。(耿云志《胡适年谱》82页)年1月30日吴晗致信附言:附还汇票洋40元,请收为盼。(《吴晗自传书信文集》81页)年10月9日,在写给江冬秀的信中,胡适提到:“在香港遇见陈受颐夫妇,穷得不得了,我借了钱给他们做路费,介绍他们到檀香山大学去教一年书。”20世纪30年代初期,陈受颐曾任北大史学系主任。陈寅恪(图片来自网络)陈寅恪自幼患有眼疾,抗战期间右眼失明,左眼也有视网膜脱落危险,在伦敦治疗未果,年,陈寅恪乘船回国,途经美国。胡适当时正在纽约紧急打点行装,准备回国出任北大校长。知道陈寅恪的病情后,他找了许多眼科专家为陈寅恪治疗,都没有结果。于是胡适“百忙之中请人去银行办汇票美金,请汉升带给寅恪。”(《胡适日记》年4月16日)年冬,全国经济崩溃,在清华任教的陈寅恪无煤生炉火,胡适想要资助“一笔颇大数目的美元”,陈寅恪坚决不要。胡适诚心要帮忙,陈寅恪让步说,愿以藏书交换。胡适让季羡林带胡的汽车去清华陈先生的家中装了一车“西文关于佛教和中亚古代语言的极为珍贵的书”。陈先生只愿收美元。年3月27日,以上海新汇来元稿费,捐给北大的自费生助缴食费。(季维龙等《胡适年谱》年版页)年胡适到台湾讲学,将父亲著作的稿酬又加上元共元捐作台东籍大学生奖学金。胡适父亲胡传曾任台东直隶州知州,还在襁褓中的胡适和母亲一起跟随父亲在台东居住,三岁时回到大陆。陈之藩(图片来自网络)年,电机工程学者陈之藩想要到美国深造,但身无积蓄。胡适知道后拿出美元给他充当赴美留学的保证金。陈之藩与胡适相识于年,当时陈是北洋大学大三的学生,在广播里听到胡适的讲演,便提笔给胡适写信,后来两人成为忘年笔友。胡适年在台湾逝世的时候,在美国任教的陈之藩含泪连写了九篇纪念胡适的文章,动情地回忆:“并不是我偏爱他,没有人不爱春风的,没有人在春风中不陶醉的。”年11月,胡适对秘书胡颂平说:“(教育学家)余家菊的眼睛瞎了。他前年到美国去开刀,为了医眼睛,中央只给他一千美金,怎么够用。我帮了他一个大忙,花了不少钱。”(胡颂平《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82页)年12月,胡适对胡颂平说:“将支票元送给董作宾先生。我希望他不要去南洋,他身体还没有复原,远行是以生命为儿戏啊!”胡适计划每月送去元。(朱洪《胡适大传》页)董作宾年5月中风,治疗后行动和语言迟钝,但仍坚持工作。年,董作宾还是去了马来西亚大学担任校外考试委员。年,大学毕业不久的李敖非常穷困,把裤子都送进当铺。胡适听说后,写信给他并附元支票。李敖在凤凰卫视的访谈中说:“那时候元相当于现在4万块钱的新台币,就是相当于1万块钱的人民币。他帮了我很大的一个忙,我把他的支票兑现以前,还特别照张照片。”年,在担任中研院院长期间,胡适与一位热心学习、关心民主政治的卖烧饼小贩袁瓞成为朋友,数次通信和在家中接待他。得知袁瓞患鼻癌,医院院长说:“这是我的好朋友袁瓞,一切治疗费用由我负责。”年,在胡适的葬礼上,人们看到一位衣着普通、皮肤黝黑的年轻人孤独地站在人群中,与满堂文人和官僚气质不同,他就是袁瓞。相比于许多自称与胡适有交情的江湖显贵,这个卖烧饼的小贩更有资格说:我来看望的是“我的朋友胡适之”。(本文原载于《国家人文历史》年7月下,作者:胡成业)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tuoluo.com/stdy/15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