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下午,在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南杨社区“乐居家园”,20多位辖区老人聚在一起唱歌、聊天,一个个很开心。忙前忙后的朱水源看到眼前这群老人开心的样子,布满皱纹的脸上也舒展了许多。在社区“乐居家园”,参加活动的老人提起朱水源,纷纷竖起大拇指。从年2月开始,南杨社区先后有8位空巢老人把自家的备用钥匙交给朱水源保管;每天,朱水源都随身带着这些钥匙,逐一登门,送饭送药,聊天谈心,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后来,朱水源又培养了薛似李、李勇和周阳阳3名志愿者,这就是朱水源和他敬老“钥匙帮”的由来。在朱水源眼里,“钥匙帮”保管的不仅仅是开门的钥匙,更是打开老人“心门”的钥匙。南杨社区是老小区,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位,占到小区人口的三分之一;80岁以上的老人有多位,其中“空巢老人”多位。朱水源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每个月走访老人不少于人次,如果哪天有事少走了几家,第二天也会有意识地多走访几位,把头一天的“亏空”补上。几年来,朱水源把这里的老人当亲人,每天平均走访老人4个小时以上,3部手机24小时畅通为老人排忧解难。朱水源手机里还保存着多位老人子女的号码,便于为老人第一时间联系到这些不在身边的子女。在朱水源眼里,“钥匙帮”保管的不仅仅是开门的钥匙,更是打开老人“心门”的钥匙。朱水源随身带着的小包里装着老人交给他保管的家门钥匙。4年前,无儿无女的“空巢老人”商惠林成了朱水源的爱心结对户。老人性子急、记性差,身体也不好,朱水源几乎每天都会到商阿姨家;每次商阿姨打来电话,不管多晚多忙朱水源都会尽快赶到。朱水源的一言一行,商阿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年的一天,商阿姨又一次弄丢了家门钥匙,换锁配钥匙花了元钱,老人很心疼。“要不放一把钥匙在你这儿吧。”商阿姨恳求道。一开始朱水源有些犹豫,但想到老人心脏不好,万一犯病起不了床,有了这把钥匙还能及时救治。“你就是我最亲的人了,交给你,我放心。”商阿姨的话打动了朱水源,就这样,他收下了第一把老人家的钥匙。去年10月4日早上5点,朱水源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商阿姨突发心脏病。他拿起钥匙立刻赶去,医院。后来医生感慨,幸亏来得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朱水源把药送到商惠林阿姨家,再三叮嘱老人每次的服药剂量。商惠林阿姨把自己打有退休金的银行存折也交给朱水源保管。朱水源每天都从社区打好饭送到商惠林阿姨家,不管刮风下雨,雷打不动。提起这么多年朱水源对自己的照顾,商惠林阿姨感动得失声哭了起来。“谁哪?”“是我。”隔着门,82岁的凌惠英一下子就听出了朱水源的声音。由于是老人家里的“常客”,有几个耳朵好的老人,靠听脚步声就能听出是不是朱水源。在许多老人的眼里,朱水源“比亲人还亲”。“今天我去看吴阿小老人,这两天他饭吃得比较少,我劝他多吃点……”11月3日,朱水源在走访笔记本上写道。96岁的吴阿小肢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更是难以外出。年,吴阿小告诉朱水源,自己28年没有去过南湖了,想再去一次。朱水源了解情况后,带他游览南湖,瞻仰红船,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圆了老人的梦。11月初的一天,朱水源来到老人床前,握着他的手说:“您要多吃点身体才好,明年建党百年,我带您再去南湖。”李爱珍阿姨腰和腿都不太好,朱水源经常上门帮老人喷药水、按摩身体,缓解疼痛。李大爷生病双脚浮肿,朱水源隔三差五都会上门看望。老人们有了心事,都喜欢向朱水源倾诉。朱水源在南杨社区设立了“乐居家园”,老人们每天都来来这里活动。朱水源和“钥匙帮”的志愿者一起商量更好地为老人服务。其实,朱水源的身体也不是很好,而且是视力四级残疾。20岁眼睛受伤,54岁视网膜脱落,63岁查出眼底中心动静脉堵塞。“我的眼晴随时有可能失明,就是想趁着现在还能看得清,多为老人做点事情,不然真的就来不及了……”说这话的时候,70岁的朱水源很感慨。20岁眼睛受伤,54岁月视网膜脱落,63岁查出眼底中心动、静脉堵塞,朱水源是一位四级视力残疾人。朱水源走访记下的“志愿服务手册”有几十本。每次走访老人,朱水源都不忘佩戴党员徽章,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版面一览」年11月23日《嘉兴日报》镜像版编辑/杨晓东设计/沈怡记者冯玉坤摄影报道嘉视觉原创作品,欢迎读者转发,版权所有严禁未经授权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tuoluo.com/stjg/15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