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很少发生在儿童中,儿童仅占全部患者的3-7%,而儿童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治疗手段及预后均与成年患者显著不同,此外东西方儿童患者的临床特点亦有所不同。近期新加坡学者GavinTan的团队发表在Retina上的一篇文章探讨了亚洲人群中儿童孔源网脱的临床特点。
设计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单中心年-年间的18岁以下行手术治疗的孔源网脱患儿的基线特征、手术方式、解剖复位、视力预后等特点。该研究共纳入名患儿,共计只眼。
结果1儿童孔源网脱主要原因是高度近视!
亚洲儿童的高度近视发病率高居世界第一位,而与高度近视相关的眼轴延长则导致周边视网膜变薄,从而增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风险。该研究中患儿的危险因素最常见的即为近视,占到40.9%,其次则是创伤(14.6%)、既往眼部手术史(11.7%)、眼部疾病史(11.1%)、特应性皮炎(9.9%)等。眼底检查提示孔源网脱最常继发于单个马蹄孔,周边伴有格子样变性。由于儿童主诉症状不明确,诊断往往延迟,初诊时仅有21.1%的患儿黄斑在位。
结果2高度近视预后更差!
高度近视的患儿术后解剖复位率显著低于中低度近视的患儿(73%vs.%),最终最佳矫正视力低于20/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低度近视的患儿(24.3%vs.0%)。
结果3年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网脱范围均与预后显著相关!
年龄较大的患儿解剖复位率及视力预后均较好;伴有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或初次手术为玻璃体切割术的患儿解剖复位及视力预后较差;就诊时症状持续时间较长、网脱范围较大的患儿术后视力预后更差。
结果4儿童孔源网脱手术治疗首选巩膜扣带术!
相较于玻璃体切割术(PPV),巩膜扣带术(SB)的创伤及眼内并发症更少。儿童患者往往不伴有玻璃体后脱离,因而较强的玻璃体视网膜黏连可使得玻璃体切割手术难度进一步增加。而该研究中72.5%的患儿初次手术进行巩膜扣带术,18.7%的患儿进行了巩膜扣带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仅7.6%的患儿初次手术即为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切割术后患儿解剖复位率较低则与该部分患儿病情较复杂相关。
结论
亚洲人群中儿童孔源网脱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近视。
伴有高度近视的孔源网脱患儿解剖复位率及视力预后均较差。
年龄较大、不伴有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患儿解剖复位及视力预后均较好。
儿童孔源网脱手术治疗首选巩膜扣带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tuoluo.com/stjg/15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