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1杨某,女,38岁。
初诊:右眼视力减退,眼前中央有灰黄色团状阴影半个月。医院用肌苷片、地巴唑、维脑路通等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现右眼视物模糊,眼前有阴影,右视力0.4,左视力l.2。右眼底视乳头边界清楚,色泽正常,A:V一2:3,黄斑区水肿,结构模糊,中心凹反光消失,荧光素眼底造影检查提示右眼黄斑区荧光素渗漏。伴头痛眼胀,口干不欲饮,大便润,小便黄,脉弦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微腻。诊断为右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辨证:肝郁化火,湿热蕴脾。
治法:清肝解郁,健脾利湿。
主方:清肝解郁渗湿汤加减。
处方:生地黄、女贞子、茯苓各15g,柴胡、菊花、蝉蜕、木贼、羌活、防风、苍术、白术、赤芍、菟丝子各10g,甘草6g。每日l剂,水煎服。
复诊:服药7剂后,右眼中央阴影变淡缩小,视力增至0.6。继服l周,右眼底黄斑水肿消退,视力增至0.8。上方去猪苓、泽泻,加枸杞子、楮实子各15g。调治半个月,患者右眼视增至l.2,眼底黄斑中心凹反光清晰可见。
按语:方中柴胡、菊花、木贼、蝉蜕清肝解郁;白术、苍术、茯苓健脾燥湿;羌活、防风散风胜湿,使清阳之气升发于目;赤芍行血凉血,以助清肝解郁之力;生地黄、菟丝子、女贞子滋阴益肾,以防燥药伤阴;甘草调和诸药。眼底水肿甚者,可加泽兰、车前子。后加枸杞子、楮实子补肾明目,可加快视力恢复。
案2邱某,男,29岁。
初诊:右眼视物昏朦,眼前黑影似薄烟雾状,历时2月余。现视物变形,变小,且有正中视物发暗。视力右0.4,左0.8。右眼底黄斑区水肿,见有2个视乳头直径大小光晕,并夹有散在、数量不多的黄白色点状渗出物,中心反射消失。伴头痛头昏,失眠多梦。脉弦,舌质紅,苔薄白。诊断为右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辨证:痰湿积聚,上犯目窍。
治法:化痰散结,理气利湿。
主方:温胆汤加减。
处方:生牡蛎30g、夏枯草、制半夏、丹参、茯苓、昆布、瓜蒌、茺蔚子各l5g,枳壳、炒竹茹、陈皮各9g,生甘草6g。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
复诊:服20剂后,自诉视物较前清晰,症状好转。视力:右0.6,左0.8。复查眼底:黄斑光晕不显,黄白色点状渗出基本吸收。继服前方20剂后,视力:右0.8,左1.0。右黄斑区水肿消退,渗出全部吸收,中心反射弥散隐约可见。继服前方l0剂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语: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陈皮理气化痰。再配枳实、竹茹、茯苓、甘草和中补脾,能使气顺则痰降,气化则痰化。且痰从湿生,脾运则湿去,湿去则痰自消。用夏枯草、瓜蒌、牡蛎、昆布,则能对水肿日久所郁积之痰,能起到化痰散结的作用。用丹参、当归、茺蔚子以活血化瘀,促使渗出物的尽快吸收。
案3丁某,男性,42岁。
初诊:1个多月来,双眼发现视野中央有黑色阴影,而致模糊不清,眼干涩易疲劳。医院治疗未见明显好转,视力,右眼0.7,左眼0.5,双眼外观无明显病变。眼底检查,双侧视神经乳头色泽正常,境界清楚,黄斑区均有散在的黄白色的渗出物,中心凹光点反射消失,黄斑区周围有光晕存在,左眼黄斑区有轻度水肿,网膜动脉血管轻度痉挛。伴头晕、腰酸背痛,四肢酸楚无力,心悸,精神不振,夜寐不佳,纳少。脉虚无力,舌质淡红,舌苔白而少。诊断为双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辨证:心脾虚损,气血不足。
治法:补益心脾,气血双补。
主方:归脾汤加减。
处方:生黄芪30g,党参、茯苓、枸杞子、龙眼肉15g,漂白术、远志、酸枣仁、菟丝子、石菖蒲、沙苑子、大红枣各10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复诊:服20剂后,自觉症状好转,视物较清楚,视野中心的黑色阴影较淡薄,双眼视力均提高到0.8。继服20剂后,自觉症状全部消失,双眼视力均为1.2。
按语:方中用生黄芪、党参、炙甘草补气;用龙眼肉、当归补血;用漂白术、茯苓、大红枣补脾;用远志、酸枣仁补心;用枸杞子、菟丝子、沙苑子补肝肾。诸药合用,使气血、心脾、肝肾兼补,使正气复而目明。
案4张某,女,27岁。
初诊:曾感冒发烧,伴有偏头痛。15天后左眼视力急剧下降,5天后右眼视力相继减退,发病前工作紧张,有过度劳累史。检查:右眼视力0.5,左眼视力0.6。双侧视神经乳头色泽正常,境界清楚,黄斑区均有散在的黄白色渗出物,中心凹光点反射消失,黄斑区周围有光晕存在,左眼黄斑区有轻度水肿。伴头痛眼胀,懒动少言,睡眠、纳食均差。脉细无力,舌体胖,苔薄白。诊断为双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辨证:脾虚气弱,清窍失养。
治法:益气补脾,升阳明目。
主方:补中益气汤加味。
处方:生石决明(先煎)、黄芪、枸杞子15g,党参12g,柴胡、升麻、当归、白术、蔓荆子各10g,五味子、川芎、陈皮、炙甘草各6g。每日1剂,水煎服。
复诊:服14剂后,视力明显进步,暗影已不明显。双眼视力1.0。继服前方14剂后,眼前暗影消失。双眼视力1.2。随访1年未复发。
按语:本案因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发病前又外感发热,以致体质下降,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所致。方中黄芪、党参、柴胡、升麻、白术益气升阳;当归、川芎、陈皮养血调气;生石决明、枸杞子、蔓荆子补肝祛风明目;五味子、炙甘草调补五脏之气。诸药合用,共奏益气补脾,升阳明目之功,而获体康目明之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tuoluo.com/stjg/15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