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导致视网膜脱落

港股上市一年半,德视佳眼科的摘镜ldq


皮肤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4699279.html

跨洋而来,一家德式眼科医疗的中国摘镜史。

本文来源:诊锁界

作者:东壁/太白

年10月,跨洋而来的“德国爱尔”德视佳眼科挂牌港交所,成为第一家外资眼科医疗服务上市品牌。

年3月中旬,德视佳公布了全年的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其业务营收相比年逆势增长10.3%,尽管中国区营收下降4.7%。但仍然不挡资本市场的热情,股价从8港元/股接连上涨至11港元/股。

德视佳眼科近5年财务数据图制图:诊锁界

注:年营收增速难以统计,本图以0为起点

受疫情影响,德视佳眼科医生在境内外、城际间的出行畅通度也受到较大影响,加上反复的政策性停诊,导致德视佳在中国境内上半年业务收入下降30.7%。下半年国内疫情得到极大控制,经营状况趋于好转,仅差万港元营收就与年业绩持平。

德视佳成立于年,是德国、丹麦知名的眼科医疗连锁诊所,总部位于德国;年,德视佳瞄准中国市场,落地国际化都市上海;年10月于港股敲锣上市,募资6.8亿港元。

根据德视佳公开数据显示,其先进晶体置换手术和屈光手术在德国市场占有率为13.2%,该类业务收益排在德国位居第一,作为德国眼科龙头企业,跨洋而来的德视佳,被国内媒体称为“德国版爱尔”。

创立28年,德视佳眼科在全球已有27家医疗机构,分布于德国、丹麦和中国;目前,位于中国市场内的7家诊所分布于北上广深杭渝6个城市,并计划持续向新一线城市扩张。

手术天才的创业路

自年在上海开设首家诊所以来,德视佳在中国市场可谓“班行秀出”,不仅敲开了港交所的大门,还凭借自身优势继续稳健扩张。领头人约根森以其精深的专业和精到的目光在此过程中起到了秉轴持钧的作用。

创始人约根森出生于丹麦的一个造船世家。年毕业后,本应继承家族生意的他,却钟情于“精密+速成”的眼科手术,去汉堡一家大学的医学中心去做了住院医师。

年,约根森在当时美国顶尖的眼科研究中心——佛罗里达州纽曼眼科研究所深造,学习了当时颇为先进的屈光矫正技术。

年学成归国后,他成功将白内障手术从需要住院5天的临床手术,变成无需住院的门诊日间手术——他成了第一位在门诊进行白内障手术的眼科医生。这一重大突破使他在德国眼科界声名鹊起。

年,他在德国汉堡创办了第一家眼科诊所,把飞秒激光技术引入德国,以激光手术为主营业务,年在丹麦开了第一家德视佳眼科诊所。此后,德国和丹麦20多家德视佳诊所相继开业。

凭借极致的专业水准,约根森连续几年被欧洲著名的FOCUS杂志评为最佳荣誉眼科手术医生。而在钻研疗诊技术以外,约根森在医疗投资领域同样嗅觉灵敏。他骄傲地自称为“良医兼商贾”,所谓“儒贾同道即是最好的诠释”。

“德式品牌”在中国

亿近视人口,屈光手术渗透率低

年前后,在德国坐诊的约根森发现,来诊所的中国患者越来越多,“几乎每个月都有三四十人前来问诊,这些患者不是高度近视,就是老花问题。”这使得他将目光瞄准了东方市场。

中国是世界上青少年近视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一半以上儿童青少年都被近视困扰;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示,中国整体近视人口已多达6亿,并且在以每年2.5%的增速扩大。

但近视矫正手术在中国渗透率较低,相比德国每百万人中例接受手术治疗量,中国每百万人只有例。相比同处东亚的日本和韩国,国内屈光手术仍有2.7~7.5倍的成长空间。

此外,世界老龄化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因人口众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老龄化和老年病情况。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预计年中国老花眼人群将增加到4亿万。

据德视佳对我国眼科市场的分析来看,年我国45岁以上中等收入人群(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达15,美元及以上)的老花眼患者为万。当年视力矫正手术(三焦点晶体置换手术)仅有例,用于治疗老花眼的三焦点晶体置换手术在中国的渗透率仅为81.6人/百万人,约为德国的1/4,国内还有较大的手术治疗市场未开发。

图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国内民营眼科医疗服务市场在年达亿元人民币,屈光手术市场规模达到亿元人民币,占眼科市场规模的32%,巨大的视力矫正市场、矫正手术的低渗透率、9亿潜在的需求客群,给了德视佳开拓中国市场的信心。

年,德视佳把“摘镜行动”引入中国,德式配备的德视佳眼科诊所在上海开业,诊所主打高端医疗路线,客群也瞄准收入的“金字塔顶端”人群,作为中国第一家具备欧洲TUV认证的医疗机构,“德式医疗”是德视佳的特色,在接受《外滩画报》采访时,创始人约根森曾表示:“我感觉自己在创作一个剧本,一部试图改变中国人看病传统的奋斗剧。”

目前,中国市场已成为德视佳的核心增长点。据智通财经统计,德视佳中国市场营收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近80%,占营收比例快速提升。同时德视佳在港股上市,将募投资金的40%(近2.5亿港元)主要用于一二线城市地新开连锁诊所的建设,也体现了公司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02“德式医疗”的自信

德视佳的业务非常依赖医生,同时最大的成本(超36%的支出)也来自人力雇佣与医生费用。德视佳的每一台手术都要求德国医生操刀完成,眼科手术设备也均来自德国。

据创始人约根森介绍,德视佳诊所由医生作为投资方和管理方,以医生的职业判断来确保诊疗质量和经营状况。在就诊流程和卫生监管上,依据德国通用标准,德视佳设计了“质量经理”一职,专门负责采购、卫生、流程设计等管理。

在医疗效率与分工上,4名医生团队中,2名负责手术,1名负责术前初诊检查,1名负责术后追踪。在发挥最大产能的情况下,德视佳眼科的一间手术室大概能完成20台眼科手术。

根据德国眼科手术初诊流程,术前检查要遵循传统的医疗指南,让病人充分了解自身情况和诊疗方案,并配以统一的术前谈话单结合图片来说明讲解。而咨询环节由屈光协调员来提供,然后由眼科医生来术前检查,财报显示近年其咨询转化率在57%。

相比术前的流程,术后效果是眼科机构最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tuoluo.com/stjg/1638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