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外伤导致视网膜脱落 > 视网膜脱落前兆 > 新冠参考消息第60期疫情之下,我们
当前位置: 外伤导致视网膜脱落 > 视网膜脱落前兆 > 新冠参考消息第60期疫情之下,我们
新冠参考消息
00年4月8日
责任编辑:周广宇,张耀天
作者:何雨晨,李雅丝
编辑排版:林彤,熊任之,杨昊鹏
自00年初以来,新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成为全球范围的流行病。中国疫情状况刚刚缓和,而世界各地包括美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疫情正大规模爆发。身为普通民众,我们通过避免外出,居家隔离的方式来抵抗疫情。而外出减少的直接后果之一便是食品、杂物购买的不便。新鲜果蔬易坏,又体积大重量大,难以大规模地购买及存储。食品来源受限容易导致饮食结构过于单一。相信不少人此时此刻都在思考是否应在饮食中加入保健品来“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可保健品是否真的能够起到这些作用呢?
一
保健品提高免疫力?
当今科学家对于膳食补充剂的研究还不足以完全理解膳食补充剂对于人体的作用,若缺乏微量元素建议补充,但若无缺乏症状且日常摄入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并不建议额外加入微量元素膳食补充剂。仅靠补充维生素或矿物质可以保障免疫力,而无法“增强”免疫力。
保障免疫力的其他途径包括: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良好的作息,调整心态,不吸烟,适当运动等。
均衡的饮食和健康的就餐习惯是膳食补充剂所不可代替的,保持免疫力的最佳方式仍然是摄入新鲜的食材。
老年人群因为年龄的增长,本身免疫力较弱,属于高风险人群。均衡的饮食以及矿物质和维生素的补足对于65岁及以上老年人尤为重要。[1]
值得注意的是,新冠病毒尚无特效药。在疫情尚未结束之前,预防感染的主要措施除了远离人群以外,就是保证自身强健的免疫力。而保证微量元素的平衡是保障机体免疫力的重要部分。
二
微量元素来源以及如何补充?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来源,缺乏/过量病症,以及建议用量。根据微量元素的来源,缺乏的症状,我们可以对维生素的缺乏有更好的判断,以及如何补充才可以避免过量摄入。特殊需求人群,如消化功能障碍者,孕期哺乳期女性等应在其医生或营养师的帮助下选择补剂。
作者对特殊群体的建议:
老年人需要特别注意哪些元素的摄入?
各类元素都需要注意。老年群体自身免疫力较弱,注意饮食均衡,适当补足缺失的营养元素尤为关键。
孕妇需要特别注意哪些元素的摄入?
锌,钙,维生素D,叶酸等可能为需要注意的补充对象。孕妇需要比常人更多的营养,可咨询专业的妇产科医生,根据具体身体条件来调整。
儿童需要特别注意哪些元素的摄入?
注意补充钙,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D,这些元素有助于儿童生长发育,建立良好的免疫力。
素食主义者需要特别注意哪些元素的摄入?
注意补充维生素B1,铁,钙,维生素D。长期吃素可能会导致优质蛋白的缺失,尤其容易导致动物肉类中所富含的铁和B1的缺乏,其次就是鸡蛋和海鲜里富含的钙元素的缺乏,维生素D作为钙元素吸收的必要条件也需注意。
维生素C
水溶性维生素,可在血液中流动至身体组织但不会被储存,需要日常补充。高温烹饪会导致维生素C流失。因为会随身体水分流失而减少,建议买VC泡腾片,一片泡出的水在一天内多次补充。
来源(皆为由多到少):柑橘类水果(橘子,橙子,猕猴桃,柠檬,西柚等),彩椒,草莓,番茄,十字花科蔬菜(花椰菜,孢子甘蓝,卷心菜等),土豆。
缺乏症状:发达国家非常少见。体现为贫血;疲倦、难受;严重缺乏会导致坏血症,坏血病患者皮肤常有淤青,伤口愈合缓慢,牙龈肿胀流血,牙齿脱落等症状。
建议用量:
最大用量为每日mg。过多会导致腹泻,铁吸收过多。摄入过多会通过尿液中排出,人体不会大量存储。过量的摄入可能会增加患肾结石的风险。[8]
大于19岁的人群的每日用量为:男性90mg,女性75mg。0~1个月的婴儿为50mg,1~3岁的儿童为15mg,孕期女性为85mg,哺乳期的女性为10mg,吸烟者应在其日常摄入量外额外增加35mg。
维生素C可以治疗感冒吗?
并无研究表明维生素C可以预防感冒。大量补充维生素C普遍来讲并无毒性,因为一旦维生素C饱和,身体会减少吸收并排出过剩量。有研究表明大量补充维生素C可以缩短感冒时间[13],可以减轻因运动引起的月氧化应激标志物的增加[14],可以帮助感染者减少或避免白细胞维生素C的下降[15]。但同样有研究表明大量摄入后,维生素C会由抗氧化物变为氧化物因而损伤身体组织[13][16]。因此时至今日,长期大量摄入维生素C对人体的影响并无定论。
维生素B群
1.维生素B1
水溶性维他命,肝脏只储存少量。高温、过长时间烹饪、过长浸泡会导致B1流失。
来源:人工添加维生素B1的早餐谷物、牛肉、鱼、豆类、豌豆类、面包、面条、米、葵花籽、酸奶等。
缺乏症状:通常非常少见。可能出现于有肠道吸收不良(乳糜泻,胃肠绕道手术(bariatricsurgery),艾滋患者),酗酒或服用其他利尿药物导致在尿液中排出过多的人群。轻度缺乏可能导致体重减低,认知不清,肌肉无力,边缘神经衰退,免疫力低下。严重者可导致心脏衰竭,认知衰退,脚气病(beriberi),周边神经病变,表现为肌肉流失、手和脚丧失知觉。
建议用量:
无最大用量。研究显示最大用量不会对普通人群有害。
19岁以上人群每日建议用量为:男性1.mg,女性1.1mg,哺乳期及孕期为1.4mg[1]。
.维生素B6
水溶性维生素。
来源:牛肝,吞拿鱼,三文鱼,添加B6谷物,鹰嘴豆,禽类,深绿色蔬菜,香蕉,木瓜,橘子,蜜瓜。
缺乏症状:通常为其他维生素B群缺乏而导致,尤其维生素B1或B9。易缺乏人群包括肾病患者,自身免疫病患者,酗酒者。轻度缺乏无症状。重度缺乏可导致小球性贫血,皮肤问题,抑郁,神志不清,免疫力下降。
建议用量:
最大用量只可能通过摄入保健品达到,因此鲜少可超剂量摄入。19岁以上最大每日用量为mg,19岁以下略少[,3]。过多可能导致末端神经死亡,头晕。
14-50岁男性每日建议用量1.3mg;51岁以上1.7mg。14-18岁女性1.mg;19-50岁1.3mg,51岁以上1.5mg。哺乳期1.9mg,孕期mg
3.维生素B7
水溶性维生素。协助分解由食品中摄入的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生蛋白中的卵白素会阻碍B7吸收。
来源:牛肝,熟鸡蛋,三文鱼,牛油果,猪肉,红薯,坚果等。
缺乏症状:缺乏可导致脱发,指甲及皮肤问题,若不缺乏,补充B7对上述问题无帮助[5]。
建议用量:
无最大用量,研究显示最大用量不会对普通人群有害。
19岁以上每日用量30mg。哺乳期女性35mg[4]
4.维生素B9(叶酸)
来源:深绿叶菜(菠菜,生菜,芦笋,花椰菜),豆类,花生,葵花籽,水果,全谷物,肝脏,海鲜,鸡蛋等
缺乏症状:易感人群:酗酒,怀孕,肠胃手术及肠胃消化不良,MTHFRCC或CT基因变异者。
缺乏会导致巨红血球性贫血,虚弱,疲倦,心率不齐,呼吸困难,注意力无法集中,脱发,皮肤苍白,嘴上起泡。
建议用量:
最大用量为每日1mcg。最大用量只可能通过摄入保健品达到,因此鲜少可超剂量摄入。过量摄入可以帮助缓解B1缺乏的症状,但长期缺乏B1会导致更严重的神经损伤。
19岁以上每日建议用量mcg,怀孕女性mcg,哺乳期女性mcg。长期饮酒者应保持每日至少mcg摄入。
5.维生素B1
水溶性维生素。素食者建议补充。
来源:海鲜,肝脏,红肉,鸡蛋,禽类,奶类,营养酵母粉,早餐谷物,添加B1的奶类替代品。
缺乏症状:血检无法正常测试身体B1含量,可通过检测甲基丙二酸(methylmalonicacid)含量测定B1。易感人群为动物产品摄入量少者,胃内在因子缺少者,胃酸减少者,肠胃吸收不良者。缺乏症状为恶性贫血、疲倦、虚弱、神经受损(手腿麻木)、健忘、抑郁、癫痫。
建议用量:
无最大用量,研究显示最大用量不会对普通人群有害。也有证据表明摄入量超过5mcg可能会增加骨折风险。[6]
建议用量14岁以上人群每日.4mcg,怀孕女性.6mcg,哺乳期.8mcg。
维生素D
脂溶性维生素。可被脂肪组织或肝脏大量存储。选择购买时,应选择脂溶胶囊。D为非动物生产,D3多来自于动物制品,且人体亦会合成,因此一些专家建议选择D3。如果选择接受阳光中自然的UVB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涂防晒霜,深色皮肤者,隔着玻璃等都会阻碍其产生。
来源:深海多脂鱼(D3):鳕鱼肝油,三文鱼,剑雨,吞拿鱼,沙丁鱼;(D3)牛肝,蛋黄;(D)一些阳光直射下的蘑菇
缺乏症状:缺乏阳光(UVB),深色皮肤者,年长,IBS,肥胖,胃肠绕道减肥手术可能会导致维生素D缺乏。年长者缺乏维生素D骨折几率增高(仍有争议)。婴幼儿骨骼生长异常,成人骨骼脆弱。
建议用量:
最大用量:9岁以上者每日最大用量为4IU。摄入量过大会导致贫血、体重减轻、心率不齐、血管及组织硬化。
19岁以上每日建议用量为IU,70岁以上者为IU。
维生素A
脂溶性维生素。过量维生素A会导致不良后果,因此若选择补充,建议服用更为安全的维生素A前体——β-胡萝卜素。在需要时,身体可以从β-胡萝卜素合成维生素A。吸烟者不应服用维生素A补充剂。
来源:深绿色蔬菜(羽衣甘蓝,菠菜等),橙色蔬菜(胡萝卜,红薯,南瓜等),番茄,红色彩椒,芒果,蜜瓜,牛肝,鱼油,牛奶,鸡蛋。
缺乏症状:发达国家中很少见。消化不良者,酗酒者容易缺乏维生素A。缺乏症状为疲劳、免疫力下降易受感染、不孕不育。更严重的症状为干眼症,夜盲症,眼白有异物,皮肤及头发干燥。
建议用量:
最大用量为每日3mg。摄入维A过量比缺乏更为常见。可能导致视力下降,骨痛,头晕呕吐,皮肤干燥,光敏感。
19岁以上人群每日建议用量男性mcg(3IU),女性mcg(IU)*
*(自七月,FDA要求保健品公司剔除IU而使用mcgRAE为维A的单位)
维生素E
脂溶性维生素。若无因缺乏维生素E视力而导致的视力问题,增加摄入量也不会有益于视力。
来源:植物油(葵花油,大豆油等),葵花籽,巴旦木杏仁,花生,深绿色蔬菜,南瓜,红色彩椒,芦笋,芒果,牛油果
缺乏症状:发达国家中很少见。消化不良,尤其脂肪消化不良者容易缺乏维生素E。视网膜病变,末端神经死亡,身体动作失衡,免疫力低下。
建议用量:
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为溶血症,尤其在补充1mg以上维生素E并同时服用抗凝血药物的人群,因此建议19岁以上人群最大用量为1mg。
14岁以上建议每日用量15mg(IU),哺乳期女性为19mg(8IU)。
维生素K
脂溶性维生素。建议选择油溶胶囊。身体可以很快地分解及排出维K。
来源:绿色叶菜,大豆或油菜籽油,纳豆,肉、蛋、奶也含少量维生素K。
缺乏症状:成人中很少见,长期服用抗生素可能造成缺乏。凝血时间过长,大量出血,骨质流失。
建议用量:
建议19岁以上男性每日10mcg,女性(包括孕期)90mcg。
钙
奶制品非唯一来源。菠菜或甘蓝中的草酸会与钙结合而减少钙的吸收。若选择补剂,最好选择mg以下且有添加维生素D的产品,因为仅补充钙可能不能预防骨折[8]。
来源:豆腐,杏仁奶,奶制品(尤其脱脂或减脂),油浸沙丁鱼(含骨),芝麻,羽衣甘蓝,蔬菜,奇亚籽,豆,杏仁(巴旦木)。
缺乏症状:骨质疏松。若长期缺钙,身体会靠分解骨量来获取钙质,而若后期骨骼无法及时补长,可导致骨质疏松。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补钙,保持锻炼,保证摄入足够维生素D,K,不过度摄入维生素A,都是保持骨骼健康的重要因素。
建议用量:
最大量尚未确定。研究多为短期,长期大量摄入后果尚不明确。但有研究表示过度摄入奶制品可能会增加患卵巢癌风险,过度补钙也可能会增加前列腺癌风险。
19-50岁建议每日1mg,50岁以上建议每日mg,孕期哺乳期女性建议1mg。
铁
血红素铁比非血红素铁更好吸收。若与维生素C同时摄入,铁会更好地被吸收。而若与含丹宁或植酸的植物一起摄入会阻碍铁的吸收。
来源:(血红素铁)贝类海鲜,动物脏器,沙丁鱼,牛肉,禽类,吞拿鱼。(非血红素铁)豆子,黑巧克力,小扁豆,菠菜,带皮土豆,坚果种子。
缺乏症状:轻度缺铁可能因为低摄入或大量出血,严重者可造成缺铁性贫血,表现为疲劳虚弱,头晕,无法集中,怕冷,苍白,心跳过快,呼吸困难,脱发,指甲脆弱。
建议用量:
19-50岁男性每日建议量8mg,女性18mg,孕期7mg,哺乳期9mg。14-18岁青少年男孩11mg,女孩15mg。51岁以上男女皆为8mg。
14岁以上最大用量为45mg,14岁以下为40mg。身体会通过调整铁的吸收来保持身体内铁的不过量,因此过量补铁较罕见。过度补铁会导致便秘,腹痛,头晕呕吐。
镁
液态补剂比药片更易吸收。
来源:巴旦木,花生,腰果,南瓜子,豆类,豆浆,熟菠菜,带皮土豆,全谷物,三文鱼,牛肉,禽类。
缺乏症状:-一项研究表明美国大多数人缺镁[9]。但身体可以通过减少排出来保存镁因此少量缺乏不太可能带来不良影响。长期缺乏会导致胃口下降,疲倦虚弱,皮肤麻木,头晕呕吐,抽筋,心率不齐,癫痫。酗酒,年老,吸收不良,以及二型糖尿病患者更易缺镁。
建议用量:
19岁以上每日建议量为男性-40mg,女性-30,孕期-mg,哺乳期-30mg。
最大用量为mg。肾病患者易过度补镁。长期过量会导致腹泻,呕吐,抑郁,肌肉虚弱,血压低,心率不齐,心脏病。
钠
食盐含约40%纳60%氯。过度钠摄入可能会导致血管收缩。
来源:食盐和咸味的食物;同时有些食物也含有较多钠(如面包吐司),却容易被忽略。
缺乏症状:因为被广泛添加在食物内,几乎不可能缺乏。过度呕吐,腹泻,出汗可能导致纳量减少,表现为头晕头痛,呕吐,神志不清,疲倦,抽搐,昏迷。
建议用量:
最大用量尚不明确。过度可能表现为头晕呕吐,食欲不振,神志不清,肾衰竭,极度口渴。
14岁以上及孕期,每日建议量为1mg。有研究显示减少纳的摄入可以减少慢性病风险,因此建议摄入少于mg的纳[10]。
可以通过新鲜食材送货上门网站来网购新鲜食材。新鲜食材不便保存,可选择购买多种冷冻蔬果,冷冻肉类,以及少盐的罐头食品。
建议网站(美国地区):
??Grocerydeliveryservicethatworkswithmultiplestores: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tuoluo.com/stqz/14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