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虫子进耳朵怎么办?
由于耳道本身并无特殊的保护构造,夏天昆虫误入外耳道的事例较为常见,这些小虫在耳道内爬动,除了产生杂音外,有时甚至螫咬耳道皮肤或耳膜引起痛、痒,令人苦不堪言却又无可奈何。
预防:防范及注意居家环境卫生,如果在野外露宿,更要加强防护措施。
治疗:一旦不幸遇到这种状况时,切忌用各式器具盲目掏耳朵,因为不但无法挖出小虫,反而可能会伤到外耳道,甚至弄破耳膜。如果感到昆虫还在运动,可以试着将耳朵对着明灯或用手电筒照射耳道,使昆虫朝光爬出来。最好是请耳鼻喉科医师检查,借助耳内窥镜,可清晰找到虫子,并安全拿出。
耳朵进水怎么办?
游泳时,耳朵进水是常有的事,外耳道进水要及时排出,不及时排出,无意中便给细菌感染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么说,是因为进了外耳道的水若长时间浸渍外耳道皮肤,就会使表皮软化,而表皮含大量角质蛋白,这正是细菌生长繁殖的营养所需。夏季游泳的人多了,所以患外耳道炎、外耳道疥的人也多了起来。
当水进了耳朵,可将头偏向进水耳侧,用食指轻轻堵住未进水的一侧,用手反复牵动耳廓,或单脚跳动(重心放在与进水侧耳的同侧脚上),若不能排除,医院请医生用棉签将积水擦拭干净。
掏耳朵多久一次比较好?
有些人可能比较爱卫生,觉得掏耳朵舒服,其实耳朵完全可以不掏,因为耳朵本身有一种自洁功能,分泌物会自然地脱落到耳外,建议不要经常掏。(一般半个月左右掏一次)
掏耳朵的坏处:
有的人耳朵痒了,常常用发卡、火柴棍儿、挖耳勺等掏耳朵,其实这样做有很多害处。
在人的外耳道外侧软骨表面的皮肤中有耵聍腺,能分泌一种淡黄色黏稠的物质,称为耵聍,俗称“耳屎”或“耳蝉”,它像“哨兵”一样守卫着外耳道大门。这种物质有的遇空气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如黏稠油脂。平时“藏”在外耳道内,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来物质(如灰尘、小飞虫等)的作用。
掏耳朵掏出血一般都是毛细血管出血,如果掏到鼓膜造成鼓膜穿孔而出血,会感到非常疼痛,这时一定要防止耳朵进水以防感染,医院就医。
如果您对耳部其他相关问题存在疑问,请拨打我们的电话或平台留言,我们会及时为您解答。您的满意是我们最大欣慰,恢复您的健康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专业民生
平价民生
服务民生
公益民生
人文民生
沈医院
您身边的耳鼻喉专家
预约挂号:--
赞赏
长按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爱心暖阳”北京中科情暖寒冬
转载请注明:http://www.kmbmled.com/stqz/1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