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宝宝逛商场看“灯红酒绿”,灿烂的阳光下玩耍却不对宝宝眼睛进行防护,过早让孩子看手机屏、PAD屏……这些你无意间的做法,都可能导致孩子出现眼部健康问题。
你是不是也做过这些可能导致孩子眼部发育问题的事情?你又是不是过分担心了孩子的眼睛问题?你知道宝宝的眼睛发育有什么规律吗?
今天这篇“娘娘说”,满满都是干货!
做这些,小心导致宝宝眼睛“生病”!
文/“娘娘说”特约作者赵欢欢
我家宝宝7个月时去体检,两只眼睛都查出了度散光。心急火燎地从儿童保健科去了眼科。临下班的眼科医生表示,确实已经超出了正常水平,但孩子太小,也不能采取任何干预办法,只能平时在生活更注意眼睛,增加孩子户外活动,在辅食中多加一些胡萝卜和鱼类,3个月后复查。
这应该是宝宝出生以来遇到的最大问题了!没想到这么长时间以来,那双明亮的眼睛看东西都是朦朦胧胧的,都没有看清楚过爸爸妈妈的模样。想到女儿有可能小小年纪就要戴上眼镜,心里那叫一个痛。
回来之后查阅了一些宝宝眼睛散光的资料,检讨了一下宝宝出现散光的原因,顺便还学习了一下婴幼儿的眼睛安全知识,和大家分享一下。
大部分宝宝都是散光
医院眼科医生说,几乎所有婴幼儿都有散光,在理论上,50度以内都是轻度,不需要人为干预,随着年龄增长基本都会自愈。但在平时的诊断中,他们将实际标准放到了度,即度以内的散光都不需要人为干预。我家宝宝两只眼睛都超过了度,如果不尽早干预,很早就会近视。(想哭的感觉)
英国科学家也发现,1至8个月的婴儿中,70%有散光,而成年人中的比例是8%,婴儿散光的度数还普遍高于成人。但是在大约18个月大时,大多会自动纠正成正常水平。
散光是由于角膜表面凹凸不平或弧度不平衡,当光线射入眼睛时,角膜上厚薄不匀或角膜的弯曲度不匀使得角膜各子午线的屈折率不一致,光线不能聚集于同一焦点,不能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宝宝就会看到重叠、零乱的影像。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儿童出现散光率越来越高,根据原因不同,儿童散光主要分为7种:
——曲率性散光,主要是由于眼睛的各屈光间质各向的曲率不一致造成的;
——获得性散光,由于外伤、手术、不合格的隐形眼镜的压迫等原因导致角膜的形态上的变化造成;
——生理性散光,主要是由于眼睑挤压角膜等生理因素导致,一般表现为角膜前界面的垂直弯度略大;
——指数性散光,主要是由于屈光间质中各部分的折射率不一致所致;
——晶体散光,由晶状体表面各经线上的曲率不一致所导致;
——肌性散光,主要是由于睫状肌各方向上的屈光力不一致所致;
——光心偏离性散光,主要是晶状体半脱位、倾斜所致。
由于婴幼儿的视力本来就发育不完全,所以很多家长不会注意到孩子的眼睛散光问题。只有进行定期检查,才可能发现宝宝的眼睛问题。一般来说,宝宝在刚出生后,医生都会对眼睛进行常规检查,是否存在严重病变。父母至少在3个月、半岁、1岁时要对宝宝眼睛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
出现散光的原因
轻度散光是因为发育阶段原因,像我女儿这种重度散光,目前所知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遗传。虽然我和高爸爸都是从高中开始就带着眼镜,但我们的近视度数只有不到度,散光度数则更低,根本没有达到能够遗传的程度!宝宝自出生以来,眼睛也没有经历任何创伤,医生检查也排除了眼睑挤压角膜的情况。如果不是眼睛本身的机体结构存在问题,那就是生活习惯导致了。
梳理了一下宝宝七个多月来的生活,我们总结了一些可能的原因。
1.浴霸。
宝宝出生后的最初四个多月,除了每周两天去游泳馆之外,几乎每天都要在家里卫生间洗一次澡。遇上天气较冷的时候,浴霸就会打开。而浴霸灯光太强可能对宝宝眼睛造成了刺激。但仔细回想一下,好在这种情况并不多。一是因为大多数洗澡都是在夏天中午最热的时候进行,二是四个月之后办了泳游馆月卡,就不在家洗澡了。
2.强烈的阳光。
宝宝5月底出生,出了月子之后,每天都会有较长时间的户外活动,尤其是在天气好的时候,太阳当空照,宝宝更要出去日光浴。偶尔可能忘记了戴帽子或者不小心被阳光直射,可能对眼睛产生了刺激。
3.电脑、IPAD、手机。
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刚出月子,我的邮箱里就有一本书的文稿等着我处理。虽然我注意到工作时不带着宝宝,但有些着急的情况下,抱着宝宝坐在电脑前,她会很着迷地盯着电脑。同样的情况出现在我和爸爸看iPad和手机时,只要在这两种不断变换着色彩的屏幕出现在她视线范围内,她就会紧紧盯着。我们意识到这会对她的眼睛不利,总尽量避开,但总无法全部避免。(真的不要再在孩子面前玩这些东西啦!)
4.商场灯光。
小区旁边就是一个大型商场,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奶奶就会跟随小区的奶奶队带着宝宝逛商场。长时间暴露在商场的强烈灯光下,可能对宝宝的眼睛产生了影响。
5.户外各种LED屏。
孩子出门在外,遇到任何LED屏,都不会放过,尤其是晚上出去,周围都是各种屏幕灯光。每当这时,她就像个猎人等待猎物一样,炯炯有神地从一块屏幕转到另一块屏幕上。这种长时间的观看可能对宝宝的眼睛产生了刺激。
6.相机。
拍百天照时,一些镜头为了效果开了闪光灯。我们自己有时在室内给她拍照,也会打开闪光灯,也可能对眼睛产生了刺激。
以上这些原因,都是我们的猜测,医生也无法判断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她的散光。自从这次检查之后,我们都更加注意,不再让任何一点可能对她眼睛产生刺激的情况发生。
医生告诉我们,宝宝还小,只要不是机体组织原因,都可能自愈。在他的临床经验中,见过很多度数比我们高的宝宝,几个月之后就恢复到正常水平。
关于婴儿眼睛常见病
宝宝的眼睛健康极为重要,但很多眼睛问题很容易被忽略,如果不是这次检查,我们也不可能觉察到女儿的眼睛会有问题。父母一定要注意观察宝宝的视力发育相关情况,问题发现越早,才能更早干预,矫正效果也才能更好。除了散光,一般婴幼儿的眼睛还最可能出现以下几个问题,爸妈们可对照着检查一下自己宝宝的情况。
1、斜视:
即斗鸡眼,两只眼球的视线无法同时落在想看的目标,一只眼睛看着某个东西时,另一只眼睛却看到别的地方。斜视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斜视间歇出现(时有时无)、双眼交替、眼睛运动灵活、斜视的角度不大,多是生理性的;若斜视持续存在、固定一眼或双眼、眼睛运动不灵活、斜视的角度大,且越来越明显,往往是病理性的。
生理性的斜视可不必治疗。内斜视大多是生理性的。由于3岁以下的宝宝为了能看清近处物体,眼睛必须调节,调节力过强,眼球便向内收,由此表现为内斜视。随着宝宝的成长,眼调节功能逐渐完善,会自行恢复正常。
病理性的斜视则必须尽早矫正。确定性质和病因后,眼科医生会做出治疗方案,一般情况下都能通过佩戴眼镜及视功能训练矫正成功,部分严重患儿,必要时可手术矫正。
2、弱视:
弱视是指眼球无器质性病变,而戴上矫正视力的眼镜后仍达不到正常的视力。弱视是危害性较重的小儿眼病,不仅影响视力,更重要的是患儿双眼同看一个物体时不能产生完整的立体感,致使很多精细的操作或需要正常立体视觉的动作均无法完成。引起宝宝弱视的原因很多,除了先天性弱视外,还有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屈光不正性、视觉剥夺性4类弱视。
弱视治疗效果与治疗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治疗的效果越好。1—3岁的宝宝进行弱视训练最适宜,近90%以上的宝宝都可治愈。
弱视宝宝在治疗期间要做到“三个坚持”:坚持佩戴眼镜;坚持做例行检查,每半年到一年就要做一次扩瞳验光,根据验光结果重新佩戴合适的眼镜;坚持做弱视训练,将正常的眼睛遮住,完成穿针引线等精细事情,如果两只眼睛都有弱视,就要轮流做。
3、倒睫:
婴幼儿倒睫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婴幼儿脸庞短胖,鼻梁骨尚未发育,眼睑脂肪较多,睑缘较厚,容易使睫毛向内倒卷,造成倒睫。加上他们的睫毛多数纤细柔软,泪液分泌较多,也较粘稠,纤细柔软的睫毛蘸着泪液在眼睛表面刷扫,导致眼睛不适,但多数不会对眼睛造成损伤。
在婴儿期,30%—40%的宝宝都会出现倒睫毛,随着宝宝到3岁左右,一般都会自愈。如果倒睫毛引起角膜上皮点状脱落,则应与治疗,轻者可滴涂抗菌素眼液、眼膏。如果睫毛又粗又短,戳刺眼睛,刺伤角膜,造成灶性浸润,患儿怕光流泪明显,往往则需要手术矫治。宝宝倒睫切忌自行拔除或剪去,因为拔除睫毛往往会损伤毛囊和睑缘皮肤,造成睫毛乱生倒长和睑内翻,日后即使手术矫正,睫毛也会排列不整齐,影响眼睑的美观。
4、上睑下垂:
先天性上睑下垂多因胎儿期动眼神经或提上睑肌发育不全所致,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轻者仅影响外貌,若眼睑下垂严重甚至遮盖了整个瞳孔,则会影响视力的正常发育而造成弱视。
此种眼病有惊无险,家长不必焦虑,治疗方法很多,效果也都不错,除了较严重影响视力的幼儿需要早期手术外,一般可延到10多岁时再行手术。通过手术,不仅能矫正下垂的上眼睑,还能再造一堆漂亮的双眼皮。
婴儿眼睛健康该怎么做
早在怀孕第四周,胎儿的视觉就已形成。此时,胎儿的眼睛很小,被一层皮层包覆着。以后四、五个月,眼神经、血管、水晶体和视网膜开始发育,到第六个月末,胎儿眼睛已有很大的发展。
因此,保护宝宝眼睛,从肚子里就已经开始了。如果孕妇患风疹或感冒发烧,或受其他病毒和细菌侵犯,再加上用药不当,就会给胎儿眼球的正常发育带来不良影响。如果夫妻双方均是高度近视,应进行遗传性眼病的咨询。
出生后的宝宝,家长可以根据下面的内容,初步自查孩子眼睛是否存在问题。但更精确的检查,医院,由专业医生给出。
新生儿期(0—28天)
宝宝刚出生时,对光线就会有反应,但眼睛发育并不完全,视觉结构、视神经尚未成熟,视力只有成人的1/30。只能追视水平方向和眼前18—38公分的人或物,视野只有45度左右。新生儿偏爱注视较复杂的形状和曲线,以及鲜明的对比色。
这个阶段应注意孩子双眼的大小、外形、位置、运动、色泽等,尽早发现先天异常,并应防治源于产道的感染性眼病。
1—12个月
孩子满月后,已具有注视与两眼固视能力,会注视抱他的人,不过无法持续太久,眼球容易失去协调。此时,大多数婴儿的视觉可以平稳地“跟随”运动的物体,也能将视线固定在某物体上。
4—6个月的宝宝视网膜已有很好的发育,能由近看远,再由远看近,4个月时开始建立立体感。这一时期的宝宝会以视线寻找声音来源,或追踪移动的物体,例如妈妈在房间内走动,婴儿的眼睛也会跟着转动;此时婴儿己经能够转动身体,会伸手去捉眼睛看到的东西,如在婴儿床上方挂着的小吊饰等。这个时候的视力约为0.1。
6个月以后,两眼可以对准焦点,孩子会调整自己的姿势,以便能够看清楚想要看的东西。
8个月大时,对于眼前突然消失的东西,会出现寻物的反应,特别喜欢用视线来追踪眼前的物体,眼、手的协调也较为顺利。此时,宝宝的视力保持在0.1—0.2之间。
8个月以后,宝宝真的能够用眼睛辨识亲人了。这个时候的宝宝积极运用全身的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尤其是触觉去认识世界。
到1岁时,视力约为0.2。如果孩子学习走路的时间明显延迟,或走路容易跌倒、被东西绊倒,都有可能是视力出现问题了。
很多父母喜欢在小婴儿的床栏中间系一根绳,上面悬挂一些可爱的小玩具。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眼睛较长时间地向中间旋转,就有可能发展成内斜视。正确的做法是把玩具悬挂在围栏的周围,并经常更换玩具的位置。
婴儿期是视觉发育最敏感的时期,如果一只眼睛被遮挡几天时间,就有可能造成被遮盖眼永久性的视力异常,因此,一定不要随意遮盖孩子的眼睛。
持续更新,持续分享,宝妈来了为您搜刮天下好文!---本文转载自娘娘说
宝妈来了,让育儿更有趣,遇见即改变!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花多少钱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mbmled.com/stqz/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