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皮肤科的好医院 http://m.39.net/pf/a_4781492.html我们常把人的眼比作一台照相机,眼底就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在视觉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关于眼睛的疾病,我们常常听到的是白内障和青光眼,而对眼底似乎很陌生。
01.这些眼底病对视力损害大
眼底病是导致视力不可逆损害的主要病因,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对视力损害较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这是糖尿病引起的重要并发症,是世界范围内工作人群第一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在我国糖尿病患者(20-79岁)约为1.亿人,占比全球的25%,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为24.7~37.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初期,一般无眼部自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如视力下降、眼前黑影、视物变形、视野缺失、眼球疼痛等症状。
此外,该病还可能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或玻璃体出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视网膜静脉阻塞
这是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第二位视网膜血管疾病,临床主要表现有视力下降和眼内出血,眼底常有动脉硬化、视网膜水肿、渗出等现象。
老年性黄斑变性
老年性黄斑变性又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与年龄密切相关的一组黄斑疾病是60岁以上老年人第一位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根据病理的不同分为干性、湿性两种,可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常导致中心视力逐渐下降。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致盲性眼底病之一,好发于近视患者,特别是患有高度近视者。按照脱离的原因可分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的主观感觉常常为飞蚊感、光闪烁感、眼前黑影遮挡、视野缺失、视力减退。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视力下降以及视力突然丧失,是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最常见的症状。多伴有视网膜浑浊现象,患者无自觉痛感。多发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全身性老年人。
最佳的抢救时间是发生后90分钟内,否则将会造成不可逆转的视力损伤。
飞蚊症
飞蚊症主要是由于玻璃体老化引起的,常发于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人群、40岁以上的人群、近期进行过眼部手术(手术出血引起)
本病最常见的症状是眼前出现黑影,部分患者可伴有闪光感。如果出现视网膜脱落或撕裂,还可能出现视野缺失和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等严重表现。
02.哪些人群需要定期查眼底?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底是全身疾病的窗口。视网膜的血管和视神经是我们全身唯一一处肉眼可见的血管和神经,通过对眼部的检查,有助于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诊疗和用药。
眼底病变,常常直接导致视力下降或者视物模糊。这种看不清物体的状况即使通过戴眼镜都无法帮助提高视力恢复视野清晰。
而对于以下几类特殊人群,尤其应该注意定期检查眼底,可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延误治疗造成视力不可逆损害。
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眼睛不可逆的老化,其中可伴随着玻璃体后脱离、黄斑裂孔、视网膜静脉阻塞、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眼底病。定期检查眼底有助于发现问题和早期干预、避免失明。
高度近视患者
高度近视引起的眼轴增长,从而产生一系列眼底改变,如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脉络膜新生血管、青光眼等,都会对视力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失明。
对于高度近视患者,需要避免过度用眼和剧烈运动,避免或减少眼部受到外力冲击,并定期到眼科检查眼睛。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首先要注意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和专科治疗,可以使90%的患者避免严重视力下降。
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患者中大约70%会发生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其发生和患者的年龄、血压控制的好坏密切相关。定期眼底检查,可以早发现问题早治疗,避免失明。
03.预防眼底病,我能做什么?
想要预防常见的眼底病,保持以下这些健康的生活习惯很有必要:
避免用眼过度
近视存在眼轴增长,本身对眼球结构是一种负担。而长时间的用眼过度会导致近视度数的加深,使其发展为高度近视,更是危害眼底安全。所以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用眼过度。例如近距离学习工作后可以采取远眺、眼保健操等放松双眼。
充足的睡眠时间、阳光心态
保持充足睡眠和阳光心态有助于眼底健康,长时间夜间驾驶、熬夜打游戏、看小说、持续焦虑等都可能诱发眼底疾病。
适当运动
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特别是户外互动更是有助于眼健康的,但高度近视、青光眼等,建议避免激烈运动,防止损伤眼底。
健康饮食
良好的饮食结构,有利于视网膜健康,避免吸烟、高脂肪、高胆固醇等食物,可以有效减少视网膜血管阻塞等眼底疾病。
长按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tuoluo.com/stss/18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