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个名为“你的身体比你想象中更爱你”的话题登上了热搜。短短几个小时内,就引发了无数网友热议。它罗列出惊人的一组数据,数据显示: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由一个无比精良的团队组成的,它每时每刻都在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然而,除了我们自己的身体,还有无数支这样的“精良团队”时刻守护着我们的健康。他们是迎难而上的“逆行者”,是驱散病毒的“狙击手”……“白衣天使”的仁心仁术始终与患者的身体“并肩作战”。
治病,更“治心”——“别怕,中医有办法,我一定帮你回家!”
日前,医院出院的赵老伯(化名),通过视频进行了复诊。视频过程中,医院院长张书富不仅为他开具了中医康复综合治疗处方,还用家乡话和他聊起家常。老人口齿越来越清晰,他告诉医生,自己已经能下床活动了,“期待不久的将来,可以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
赵老伯70岁,今年4月,他突发左侧肢体乏力,口角歪斜,被诊断为“脑中风”。祸不单行,赵老伯又感染了“新冠”,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张书富作为杨浦区新冠肺炎救治组专家,前往会诊。
当赵老伯听到张书富的声音,不禁泪流不止。原来,老人与张书富是湖北同乡,身处异乡又身患重病,听到熟悉的乡音,所以难抑激动。张书富明白,赵老伯的眼泪中,不仅有对故乡的牵挂,更多的是恐惧,怕自己再也回不了家。此时治病,更要“治心”。
“老爹爹,别怕,中医有办法,我一定帮你回家。”张书富握住老人的手,用家乡话说道。
新冠肺炎现有的临床分型基础上,张书富据仲景的六经辨证体系,辨病之所在为厥阴,随经出治,选用麻黄升麻汤为主方,佐以益气养阴以扶正。
7帖中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诸证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同时核酸转阴。张书富“乘胜追击”,继续开具汤药,促进康复。“没有过不去的坎。中医在治疗新冠肺炎方面有优势,我有信心让你康复,你一定能回到老家,与家人团聚。”在张书富的安慰与鼓励下,赵老伯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作为区新冠肺炎救治组专家组专家,张书富在抗击疫情期间,医院整建制管理杨浦最大的隔离临时中转平台,同时负责区定点医疗机构的中医会诊。从4月初起,共计会诊40余人次。
每一次会诊,张书富坚持六经辨证,应用经方化裁的中药治疗。治疗赵老伯选用麻黄升麻汤的背后,是张书富研读学习中医经典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充分运用了方药的辛开苦降、寒清热温、上清下温、甘寒生津等多维方向上的对立药能,对复杂系统性病证发挥了统一的治疗功效。在新冠肺炎救治工作中,他反复告诫全院医师:“中医人一定要自信自强,要一心一意寻求古训,也要融会新知,更要铭记纯朴真诚之性,行大医之行。”
争分夺秒,攻坚克难,日夜守护——成功开展首例ECMO技术,实现新突破
准备物资、耗材,备血,预冲管路,配置药品,消毒铺巾,穿刺置管……隔离病房里,急重症医学科救治团队争分夺秒,各司其职。医护人员需戴着两至三层手套,面屏起雾导致视线频频受阻,这些让需要极高精准度的操作变得愈加困难……
近日,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汤老伯(化名)医院急重症医学科救治团队的全力救治和日夜守护下,终于转危为安。据悉,医院首例自主实施的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肺”)技术,该技术的成功开展,医院在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技术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5月23日,74岁的汤老伯突发心脏呼吸骤停。急重症医学科救治团队迅速进行抢救,患者经心肺复苏抢救治疗后恢复自主循环,但持续处于休克状态,使用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血压也只能维持在70-80/40-50mmHg。患者心脏输出量只有正常人的1/3,随时可能再次出现心脏停跳,命悬一线。
医院急重症医学科救治团队评估该患者病情后,当机立断决定予以ECMO技术治疗。经过团队的紧密协作,ECMO成功运转,替代了患者的心肺功能,让患者自身的心肺得以充分休息,同时维持全身各脏器的血液和氧气供应,患者氧饱和度也由74%上升到%。
不过,ECMO成功运转只是起步,患者还未真正脱离危险。血栓形成、严重出血、严重感染等并发症也是ECMO运行期间必须面对和重视的问题。ECMO运行期间的管理才是保证能否救治成功的关键。医院的工作环境和防护要求,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呼吸衰竭、感染、血栓、出血等风险,需要频繁抽血复查、随时护理,急重症医学科成立了一支ECMO治疗小组。6名医生、4名护士轮流守在患者床旁,24小时不间断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tuoluo.com/stss/19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