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
新鲜会议干货奉上~
全国小儿眼科会议精彩课程!
.10.13
前言
在第十七届全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学术会议暨美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学会联合学术大会中,医院的吴夕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共同型斜视术后发生的A-V型斜视的手术特点》的主题演讲,下面是吴教授演讲的主要内容。
吴夕
主任医师、教授
医院眼科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小儿眼科学组委员
国家级继续教育儿童眼病诊疗技术项目负责人
概述
水平斜视中A-V型斜视大约25%。它的主要特点是:水平斜视的垂直方向存在着非共同性,斜视角不相同,常常伴有斜肌功能异常。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施行水平斜视手术后,A-V型斜视进行再次手术其手术的特点。
检查方法及手术原则
检查方法包括远近斜视角、各方向眼位,眼球运动,眼底照相,双眼视功能,牵拉试验。
手术原则
1、水平斜视,原在位过矫或欠矫的斜视角,选择外直肌主要解决看远、内直肌解决看近。
2、A-V型斜视:选择减弱下斜肌或上斜肌:解决开口方向,联合原水平直肌探查术以及瘢痕组织的处理。
结果
我们选取了37例病例,年龄分布在3-30岁,平均年龄9岁。其中,A型斜视24例(占65%),V型斜视13例,伴斜肌功能异常28例(占76%),无斜肌异常9例。
1、斜肌异常组
(1)伴上斜肌亢进A型外斜视14例,A型内斜视5例,施行上斜肌减弱术。
(2)伴下斜肌亢进V型斜视,水平直肌联合双下斜肌减弱术6例,联合上斜肌折叠3例,其中2例下斜肌与外直肌粘连。
2、斜肌无异常组
9例均A型斜视,探查原直肌超常后徙量6例,肌止端呈斜面粘连3例,水平直肌手术联合1/2肌腱宽度移位术。
3、术后效果
在37例病例中,正位32例(86.5%),原在位水平斜视,单纯内外直肌截除5-6mm或完全复位术,均解决欠矫量或过矫量30-40Δ,A-V型斜视消失31例(83.7%)。
病例分享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个病例,下图是术前的照片,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术前需要进行一个详细的检查。
下图视频中的图是当时检查的详细情形。
下图是患者的影像检查结果,眼底照相提示,有轻度的内旋。
我们当时选择的手术方式是,左眼外直肌后徙7mm内直肌截除5mm,联合双上斜肌减弱术。
下面几张图是术后5天以及术后2周的情况,恢复得还可以。
讨论
结论
水平斜视术后再次手术中,A型斜视居多。
1、婴儿型外斜视内斜视较多见,多需要减弱亢进的斜肌功能。
2、原内直肌超常量手术,复位术来解决。
3、无斜肌异常,联合直肌移位术解决。
更多精彩会议课程,请持续治疗白癜风哪里专业中科白癜风看皮肤病更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kmbmled.com/styy/1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