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导致视网膜脱落

黄鸣奋当代科幻创意中的伦理问题


内容摘要:科幻创意兼具科技性、幻想性和创造性。它产生于科学与幻想、技术与艺术、理性和情感等要素的交流、冲突和渗透的过程中。科幻伦理是科技伦理、幻想伦理和创造伦理的融合。它们分别是调整科学活动、幻想活动和创造活动所涉及的社会关系的道德规范。科幻伦理不仅是科幻创意的约束,而且是科幻创意的根据,因为它将责任感、使命感赋予科幻作者。依据科幻伦理进行创意创作的主要做法有三种:将现有伦理延伸到科幻情境,在科幻情境中对现有伦理加以审视,提出超越现有伦理的新问题。

关键词:科幻创意科幻电影科幻伦理

作者:黄鸣奋,厦门大学特聘教授、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

科幻创意产生于科学与幻想、技术与艺术、理性和情感等要素的交流、冲突和渗透的过程中。它虽然是思想火花,但仍需要环境支持;虽然是自由想象,却仍受道德规范制约。科幻伦理既是约束科幻创意的规矩,又是激励科幻创意的动力。透过科幻创意和科幻伦理的互动,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科技革命、媒体革命和艺术革命在当今社会所掀起的巨浪,而且可以展望科技进步、媒体创新和艺术发展的远景,同时还可以对涉及自然生态、社会关怀和行为规范的诸多重大问题加以反思。

作为思想火花的科幻创意

如果将以求真务实为宗旨的科学研究比喻成人类思想大地之沃壤的话,那么以虚无缥缈为特色的幻想活动好比人类思想天空中的云彩,科幻创意则是在地气蒸发、雨露降临过程中酝酿,在电闪雷鸣或云蒸霞蔚中展露的光芒。如果将络绎不绝的发明当成技术史上的汹涌洪流的话,那么异彩纷呈的创作好比艺术史上荡漾的霞晖,科幻创意则是在水天之际呈现的海市蜃楼。如果将理性理解为冷静地审视现实的心理品质的话,那么情感可视为敏锐地体验变动的心理过程,科幻创意则是将理性审视体验化、心理体验审视化所产生的灵感妙悟。因此,科幻创意兼具科技性、幻想性和创造性。

(一)科技性

所谓“科技性”至少包含三种可能的解释。一是将知识论基础置于科技之上。它不是根据巫术、魔法、仙法、佛法,也不是诉诸超自然法则、超自然力量。以此为标准,我们可以将无关作品排除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外。例如,美国影片《魔法教师》让外星人以银河理事会的名义随机挑选一个地球人加以检测,赋予他超能力十天,一位平凡的教师因此突然变得无所不能。这类作品不属于科幻作品。二是将审视科技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影响当成自己的使命。这类科幻创意主要不是演绎科技知识,而是着眼于科技应用的社会结果,包括其效能和局限。例如,《星际迷航6:未来之城》的叙事前提是克林贡星球能源丧失,卫星爆炸,臭氧层破坏,加上过度开采矿产,导致生态危机,氧气将在50年内用完。影片开宗明义,将科技发展的负面效果提上议事日程。三是将求知,包括寻求真相、真理,作为自己的题中应有之义。其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于科学本身不只是某种既有的知识体系,同时还是对未知领域不懈探索的过程,以实验、证伪、反思等为其基本方法。与科研创意相比,科幻创意更多诉诸叙事意义上的设问,比如,倘若为抵销全球变暖而启动的气候工程出乎意料导致冰河时期降临,地球上的多数生物因极寒而死亡,那将会怎样?韩国影片《雪国列车》就是据此构思的。它的推论是让劫后余生的人们登上依靠永动机绕着地球不停行驶的列车(宛如诺亚方舟),而这种列车实际上是不可能造出来的。我们之所以仍然视之为科幻作品,主要是看重它在假定性前提下所进行的求知探索。根据以上所说的三种不同解释,可以区分出硬科幻、软科幻和泛科幻。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学科角度界定上述三个范畴,即视之为分别立足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潜科学。如果从这一角度理解的话,那么科幻创意所达到的水平实际上是科学发展水平的折射。科幻艺术之所以在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早、实力强,不无原因。与此相联系的一个命题是:科幻艺术可以启迪科学研究的思路,成为科学成果通向社会大众的纽带,甚至左右社会舆论对科学前景的预期。上述三个范畴还可以从接受者的角度加以定义:硬科幻需要具备相应的科技知识才能充分理解,否则的话,只能“硬着头皮读”;软科幻没有那么高的要求,或者说对软科学有所了解就可以入门;欣赏泛科幻和欣赏一般艺术作品的难度相似。与此相联系的另一个命题是:科幻艺术本身是由硬科幻、软科幻和泛科幻构成的动态整体。它的读者面为科技普及程度所决定,反过来,科幻艺术有可能引领整个社会对相关科技的







































北京什么医院专治白癜风
海口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mbmled.com/styy/172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