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导致视网膜脱落

用心守护静待花开


用心守护

静待花开

—记上海物业保洁留守班组

进入年3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反弹,横扫浦江两岸。在位于陆家嘴商圈的中国石油上海大厦里有这么一群娘子军,她们选择披坚执锐、逆行而上,“疫”无反顾投身到这场旷日持久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连续近一个月坚守岗位、连续奋战,消毒消杀、清洁清运,挺立在抗疫防控最前沿,用坚韧和执着描绘出阳光人最动人的实干担当。这群可敬可爱、无私无畏的战士就是上海物业保洁留守组。

默默守护,织牢织密疫情“防护网”

每日清晨7:00整,物业组的大姐们就忙碌开了,大堂、走道、楼梯、电梯厅、茶歇区、卫生间……在大厦的每一处角落都能看到她们的身影,这里是她们的工区,更是抵御新冠肺炎病毒入侵的最后防线。

消毒、擦拭,她们周而复始、耐心专注地重复着这两个枯燥乏味的动作,不放过任何一处按钮、开关、门把手、踢脚线,全力做好大厦环境的清洁消杀。

刚做公区保洁工作时,感觉特别累。必须反复擦拭消毒才能达到工作要求”,临时编入保洁组的制服房管理员杨华英说,“尤其是客梯轿厢,厢体反光特别好,一点污痕污渍都藏不住,工作强度很大”。

“门把手是大家都会触碰的地方”,入室保洁主管季娟说,“做好门把手的清洁消杀,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非常重要”。

一个个紧张忙碌、往来劳作的背影像极了织机上的飞梭,一刻不停、驰而不息,全力以赴为上海大厦编织着一道看不见的疫情防控“安全网”。

舍家上阵,坚决投身防控“阻击战”

听说项目部为战疫保供组建留守分队,物业部的大姐们纷纷报名、踊跃参战。

“我报名”“我参加”……

通知刚一发出,部门工作群里便热闹起来,大家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参战”意识极强,生怕迟点报名拿不到有限的名额。

“物业公司就是我的家”,保洁员陈正荣说,“家里遇到危险,家人们就应当并肩携手保卫家园”。

“我是班组负责人,我必须参战”,浦东新区“我的兄弟姐妹”先进人物李小芹主动找到部门经理,“公区保洁是我的本行,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我处置起来比别的同事更有经验”。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短短半小时,首批15个名额全部申报完毕。大家手挽手、肩并肩,闻令而动,迎难而上,把视企如家、爱岗敬业的拳拳赤子之心转化为慷慨前行、抵御疫魔的不竭动力。

冲锋陷阵,奋力扼守消杀“安全关”

3月29日,驻厦某单位员工突然出现核酸检测异常、抗原自测阳性的情况。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李小芹、杭太萍两位大姐第一时间全副武装赶到现场,迅速开展全面彻底消杀工作。

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背着20多公斤重的药剂桶,她们一干就是一个多小时,会议室、客梯厅、卫生间、办公室、楼梯间……不放过任何区域,不漏掉每个角落。汗水很快蒙住了面罩,浸透了全身的衣裳,浑身上下就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出汗以后身上湿得难受,就像有很多虫子在爬,想挠又不能挠”,李小芹说。

“最累的事还是背消毒桶,肩膀压得特别疼”,51岁的杭太萍说,“我们知道,消杀慢一步,危险多一分,再难受我们都忍了”。

她俩咬紧牙关努力坚持,用最快的速度、最严的标准,一丝不苟地完成了全部消毒消杀工作,为上海物业进一步组织开展相关疫情防控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萤火微光,众力汇聚战疫“同心圆”

4月2日、3日,大厦再次出现2例核酸检测异常、抗原自测阳性的情况。上海物业审时度势、毅然决定分兵战疫。

分兵就意味着人手减少,即便从餐饮组调配增援了4名洗碗阿姨,物业组的人员分配仍是捉襟见肘,单个员工的工作强度陡然加大。

“人可以减,质量、标准不能减”,A组保洁班负责人李小芹在班组会上掷地有声,“今天大家看我的,按我的标准干”。

领班吴超莉带病顶岗、咬牙坚持,主动承担一线保洁任务,主管季娟劝她休息几天,恢复好了再上岗。

“现在正是任务重、缺人手的时候”,吴超莉回答说,“我是骨干,大家都在看着我们呢。关键时刻绝对不能掉链子”。

有了季娟、李小芹、吴超莉这些骨干带头做示范、当表率,员工们争相效仿、主动作为,全力以赴把大厦疫情“防护网”织得更密、编得更牢。

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进入工作区域必须全副武装。

“最辛苦的工作就是穿着防护服一刻不停地干活”,保洁员周彩云说,“由于缺氧感觉脑袋发蒙,就像低血糖一样”。

“每个班次3个小时,”保洁员马凤霞说,“全程闷热、潮湿,比干8小时的活还累”。

由于配餐改为盒饭供应,各入驻单位楼层的生活垃圾数量明显增加,每天都会收到满满十几包垃圾。有时,由于业主疏忽,垃圾袋没有扎好,盒饭的汤水溢洒在电梯厅里,造成地面黏滑,行走、打扫都十分困难。保洁大姐看到了,第一时间清理处置,没有半句怨言,尽心尽力打扫干净,尽快恢复整洁、美观的卫生环境。

个别入驻单位保供任务重、防疫工作要求高,为了尽可能降低交叉感染风险,除每日消毒消杀工作外,取消了其他保洁服务,仅要求上海物业定期收取生活垃圾。

“有的餐余垃圾堆放时间过久,又没有按照规定要求捆扎袋口,整个电梯厅都发臭了”,保洁员周彩云说,“干这个活特别辛苦”。

虽苦犹值,虽累犹荣。保洁组的“大白”们犹如别样的“白衣天使”,身影如织、行色匆匆,驰而不息地战斗在每一个楼层,在凌冽的“倒春寒”里,为驻厦员工带来浓浓的暖意和慰籍。

向险而行,奋力化身平安“守护神”

3月30日傍晚,为了确保大厦留守人员生命健康安全,大厦产权方临时调集来了一座移动板房,供核酸检测异常人员临时居住。考虑到板房卫生条件较差,居住人员又是女同志,上海物业紧急安排专人对板房进行度无死角清洁消杀。

“最近两天消杀强度太大,姐妹们都累坏了。我是她们的大姐,连夜加班的工作我来上”,物业部资深领班季娟主动请缨加班清理清洁。她一个人扫灰、拖地、擦墙一丝不苟,就连天花板也不放过,高举拖把反复刮蹭。对于易触碰的门窗以及卫生间的设施、配件等,她更加用心,用抹布一点点擦、一点点蹭,确保彻底清洁。

人员入驻后,她又第一时间赶到隔离楼层,执行消杀任务,前后忙碌了4个小时,直到凌晨2点多才返回驻地休息。

于是,保洁组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任何有关隔离人员转运的任务均由季娟、李小芹两位小组长来执行,全力保障一线员工的健康安全。

为了减少人员扎堆聚集,李小芹还主动承担了配送员工餐的任务,她亲自把盒饭送至每一个房间,有效避免了取餐拥挤、人员混杂的现象。

吃苦耐劳,俯首甘为“疫”线“老黄牛”

分组运行后,由于A、B两组分居,C组全力奋战在M层厨房间,三个楼层的保洁任务倍增。赵道品、马凤霞、吴超莉三位大姐埋头苦干、从不抱怨,她们主动增加保洁频次,一丝不苟做好尿斗马桶清洁消杀、餐余垃圾回收处置等工作,全力为留守分队创造最佳的居住环境。

逐层消杀是保洁组公认的重活、累活,需要保洁员身化“大白”,佩戴N95口罩和防护面具,身背20多公斤重的消毒桶,逐层行走、全面消杀,全程汗流浃背,呼吸困难,每天行走几万步,劳动强度巨大。

考虑到保洁组人手不足的困境,留守分队领导将工作量一分为二,安排工程部帮助分担。剩下近20个楼层、全天2次消杀的任务对保洁组而言还是很重。

张代全、付明军、付明杰三位保洁组仅有的男员工当仁不让,果断站了出来,主动承担任务,为团队排忧解难。

上阵亲兄弟,消毒双子星,A组付氏两兄弟珠联璧合、配合无间,任务完成得有声有色,首日工作效果就得到A组组长的表扬。

B组张代全孤掌难鸣,难以独立完成工作,华东分公司服务明星、资深保洁员叶慈清挺身而出、主动担责,与他共同组成消杀小分队,拼尽全力、任劳任怨,全力以赴完成楼层消杀工作。

每逢全楼人员开展核酸检测,消杀小组还要全程保障,全面负责人员、场地的消杀重任。他们背着20多公斤的消毒喷雾桶,加压、挥杆、喷洒,一刻不能停歇,一干就是4个多小时,有时是坚守在北广场的固定采样点,有时还得跟着医务人员登门采样,奔波在各个楼层。

每次参加完保障任务,叶慈清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由于房间的地板十分坚硬,到了夜里,她只能俯卧在铺上休息,却没有一句怨言。

“既然缺人手,咱们总要有个人顶上去”,叶慈清说,“我年轻些,我吃得消”。

为了降低防控风险,改善员工浴室卫生条件,留守分队领导临时抽调人手彻底清洁员工更衣室。杭太萍、付明杰、唐兴雪3名员工主动牺牲难得的休息时间,不辞辛苦、欣然领命,连续奋战8个多小时,认真清洁打扫地面、墙壁、衣柜、水槽、龙头……全方位做好清洁消杀,男女更衣室焕然一新,彻底消除了健康隐患。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这场旷日持久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保洁小组员工舍小家、顾大家,忠于职守、默默奉献,在点滴中书写担当,于无声处绽放芳华。

4月5日,保洁员王永建的父亲食道癌并发症肠梗阻突然加重,在老家泰州住院,只有罹患视网膜脱落的母亲在身边照料。忠孝不能两全,王永建只能将遗憾埋在心底,早起晚睡、努力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留守时的诺言。

疫散终有时,春暖花自开。上海物业留守分队始终相信,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能胜利,每一天都拼尽全力、竭尽所能,全力奋战在抗疫保供最前沿,用实际行动书写上海物业人的“硬核担当”。

—END—

上海阳光物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tuoluo.com/styy/1861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