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种服务行业应运而生,“采耳业”如雨后春笋般火遍大江南北。所谓的“采耳”,通俗点来讲就是帮忙掏耳屎(耵聍)。服务人员用专业的工具进行耳屎的清除和外耳道局部的护理,当然工具种类繁多,有耳扒、鹅毛棒、鸡毛棒、铗子、马尾、耳钩等多种名头,可以将外耳道清理的干干净净。
但是部分群众在采耳后常常出现外耳道胀痛、奇痒、耳闷感甚至耳鸣及听力下降等症状,医院就诊。电子耳镜下会看到外耳道内大量菌丝,菌丝的颜色可为白色、灰黄色、灰色或褐色。这种情况已基本确诊外耳道真菌感染,学名为外耳道真菌病或真菌性外耳道炎。
关于霉菌的那些事
看到那些发霉的耳朵,总能让人联想到自然界发了霉的食物和缩小版的蘑菇群。真菌其实无处不在,大部分以休眠方式存在,一有适合他生长的环境立马就开始发芽生长,蘑菇就是个典型例子。微风吹过都有可能会把真菌的种子带进外耳道里,只不过多数情况下不“发芽”。
真菌喜欢潮湿、偏酸性的环境,外耳道相对比较偏僻,通风不好,比较容易形成适于真菌生长的环境。常年在鞋里的脚丫子、女性的阴道都是因为有类似外耳道的情况而成为人体真菌感染的重灾区。
霉菌也是各有各的特点:曲霉菌不侵犯骨质;白色念珠菌以渗出为主;放线菌、芽生菌会出现化脓和肉芽肿样改变;毛霉菌则能侵入血管引起血栓、组织坏死等。
不同的真菌引起临床表现也各有特点:念珠菌感染一般会出现外耳道皮肤潮红,表面覆盖白色或者奶油样沉积物;曲霉或酵母菌感染外耳道可出现白色、褐色、灰黄色等颜色的菌丝;芽生菌感染早期可见外耳道皮肤散在丘疹或小脓疱,后期发展为暗红色边缘不整的溃疡,有肉芽生长,表面可附有脓性分泌物(外耳道出现脓性分泌物不可一概而论认为是细菌感染)。
外耳道真菌病的症状
外耳道真菌的病人多以耳痒前来就诊,或者因真菌的大量繁医院治疗。
总结起来症状主要有以下四点:
1.外耳道不适,胀痛或奇痒。
2.由于真菌大量繁殖,堆积形成团块可阻塞外耳道引起耳阻塞感、耳鸣和听觉障碍。
3.真菌团块刺激,外耳道可有少量分泌物,患者感外耳道潮湿。
4.如病变损害范围较大或较深,可有局部疼痛,眩晕或面瘫。严重者可并发坏死性外耳道炎,或发热。
采耳和外耳道真菌病有什么关联吗?
人类正常的外耳道皮肤及腺体的分泌物(耵聍,俗称耳屎)对外耳道具有保护作用,采耳人员常常因为注重耳部的彻底清洁从而将耳屎清除的非常干净,这就使外耳道失去了第一道保护防线。
部分采耳人员因为技术欠佳而将外耳道表皮损伤,使外耳道失去了第二道保护防线。
再加上采耳器具消毒不严格,或者消毒后没有及时烘干,从而给霉菌的滋生创造了条件。
外耳道真菌病的治疗
外耳道真菌病治疗起来虽然不是特别复杂,但治疗周期长,容易复发。
发现了真菌,首先需要将耳道里的真菌块清理干净。
常用的抗生素类滴耳剂对真菌是无效的。对真菌,有特殊的治疗药物,比如酮康唑。
耳屎(耵聍)需要清理吗?
耵聍也不是必须要清理的,除非引起:?听力减退?耳部疼痛?眩晕三大症状之一才需要处理。
建议如果真的需要清理耵聍,医院或正规的采耳店。
外耳道真菌病的预防
临床中发现很多生活习惯易引起外耳道真菌病。
游泳耳道进水,耳道长期处于潮湿状态,改变了外耳道PH值,有利于真菌的孳生。
挖耳等引起外耳道的炎症,中耳炎流出脓液的浸泡,外耳道分泌物的堆积和刺激,真菌得以孳生繁殖。
不少患者多有不洁挖耳史,一个挖耳勺多人使用,或有到街边或桑拿洗脚城叫采耳师傅采耳,如果消毒不严格,可能导致交叉感染。
一些疾病也会导致外耳道真菌病,如:患慢性中耳炎,长期应用抗生素滴耳;全身性慢性疾病,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全身长期大剂量应用抗生素,都为真菌的孳生提供了条件。
友情提示:有相应症状,医院就诊!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tuoluo.com/stzz/14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