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导致视网膜脱落

再也不能抱两岁大的儿子她,没被新冠打倒


因一次在爱尔眼科的就诊,曾经的抗疫英雄,如今面临着视网膜脱落的风险。

她,可能再也不能抱两岁大的儿子!

爱尔眼科,这医院,被质疑为追求业绩采取不合适的治疗方式。事件发生后,推卸责任等做法更将其推上风口浪尖。

1

躲得过病毒

却躲不过视网膜脱落

12月30日,在回顾年度时,曾经的“发哨人”,艾芬医生这样写道,“年头侥幸躲过了病毒的侵犯,却在46岁生日的第二天没能躲过视网膜的脱落,右眼近乎失明。”

一年前,也是在12月30日,艾芬医生将一份检查报告发给了向她求证的同学,并特意在「SARS冠状病毒、绿脓假单胞菌、46种口腔/呼吸道定植菌」这一排字上画了个红圈。同时,她也把报告发在了科室医生群里面,提醒大家注意防范。

这个画了红圈的照片后来被李文亮医生传到同学群,并表示,“华南水果海鲜市场确诊了7例SARS”,后来李又补充,最新消息是冠状病毒感染确定了,正在进行病毒分型。

疫情大规模蔓延后,艾芬医医院急诊科的多名医护人员日夜坚守,不懈奋战。

深一度记者在对艾芬医生采访时,她表示,右眼视力变差是从疫情期间开始的。疫情时,医护人员需要长时间佩戴护目镜、面屏,由于医疗物资大多都是捐赠来的,质量参差不齐,清晰度不是很高。且鼻子和嘴巴呼出来的水汽会顺着不严实的口罩缝隙向上跑,沉积在护目镜内,“长期戴着不清晰的镜片看东西很费力,肯定会影响视力。”同事们多多少少都反映眼睛有看不清楚、视线模糊的状况,这在当时的医务人员中是比较普遍的问题。

疫情后,艾芬的右眼视力状况越来越糟糕,常常工作一会儿就需要休息下眼睛。终于,今年5月,艾芬给曾经的同事,如今被爱尔眼科返聘的贺玲打去电话,并表示,“自己右眼视线模糊,心电监护仪上的数据都看不清楚,也不敢开车。”

为什么找上爱尔眼科,而不是在自己医院就诊,艾芬表示,一方面医院的形势还很紧张,眼科3位医生陆续去世后,还没有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另一方面,爱尔眼科是家上市公司,她在该院又有熟人,因此对爱尔眼科很信任。

然而,如今在艾芬看来,信任终究是错付了。

今年10月23日晚,艾芬出现右眼左下角视野缺失,右眼非常模糊的情况。次日,爱尔眼科处检查后,艾芬被告知,右眼视网膜脱落,医院做手术。

10月25日,艾芬进行了视网膜脱落的手术治疗,“相当于通过手术,医生把脱落的视网膜重新铺平了,然后通过激光固定视网膜。之后又注入了硅油,硅油密度比水轻,可以固定视网膜的位置。”

这之后3-6个月,艾芬还需要做手术将硅油取出,这样,顶着视网膜的东西没有了,“我一生气、一用力,比如用力拧个东西,或者跑步、被物体撞一下,视网膜都有再次脱落的可能”。

艾芬医生绝望的表示,“现在遇到的问题不是凭我的能力能够解决的。疫情的时候,我至少可以积极地做好防护,现在我是完全无能为力了。我小儿子才两岁,他每天说要妈妈抱抱,我都不能抱,并且我是终身都没法抱了。”

2

过度营销、不负责任

不该被植入的晶体?

在艾芬看来,这是一起过度营销、不负责任等导致的事故。

第一次打电话,在没有看到本人,也没有做相应检查的情况下,就要求她换晶体;

术前,已经提示有问题的检查,爱尔视而不见(未检查眼底),术后,患者反映视物十分暗淡,爱尔也不引起重视;

等到艾芬发生视网膜脱落后,爱尔却把医院做手术。

不仅如此,艾芬还表示,术前的资料,爱尔不提供,反而给了虚假资料。

长达6个月的时间内,但凡爱尔提示去把眼底、视网膜周边检查一下,就不会发生视网膜脱落的事情。

(视频来源:网络)

她总结后认为,这个晶体手术压根都不需要做,而是他们术前的话没有把眼底视网膜查清楚,只是为了换晶体,治疗视网膜可能只需要打激光,可能也就一两百几百块钱的事情,为了换晶体耽搁了视网膜治疗的时间。

对此,《医院声明》表示,“经核实,该患者(指艾芬)右眼为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有手术适应症,该患者的术前检查、手术和术后复查等各环节均符合医疗规范。患医院术前B超和OCT检查结果均显示眼底视网膜平复。”

艾芬表示,爱尔为其进行的眼科手术名称为右眼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加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共花费2.9万元。

针对艾芬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tuoluo.com/stzz/1541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