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导致视网膜脱落

Week1眼科


白癜风遇上节日优惠 http://m.39.net/news/a_5778504.html

第一周见习进的是眼科,安排相对比较轻松,对刚刚开始见习的本小白很大的缓冲和适应的空间。总的来说,我还挺喜欢眼科的。

因为理论课结课已经过去了很久,什么都记不住了,加上对刚开始见习怀着不知名的焦虑,所以见习前泡了两天自习室把课本内容基本过了一遍,后面听小讲课与跟门诊的时候轻松了很多,也有了很多二次温习、记忆鉴别诊断的余裕,不得不说提前准备真的挺重要的。

一周的见习下来,眼科给我最大的感觉是诊断不难,手稳很重要。眼科疾病的诊断非常依赖于各项检查,准确率其实还挺高的,基本上不会有漏诊误诊。随着辅助检查手段的进步与发展,眼科检查技术已经远远先进于教材了。但是在见证老师在门诊处就能拆线、挑取慢性结膜炎结石以及青光眼穿刺放水后我不得不感叹,要成为一名眼科医生,以上每单项都得练习到什么程度才能合格哇!

白内障手术的变迁是让我感慨万千的,技术进步与思路创新的速度超乎我的想象,眼外科逐渐走向了个体化与微创甚至无创,老师在小讲课上说的一句话记忆犹新,她说:“外科学的终极目标是消灭自己。”而我个人认为最精细的眼科,在未来有可能是率先“消灭”外科手段的一门学科。

手术室里做得最多的就是白内障手术,平均十多分钟就做完了,我们去参观的那个下午一共安排了八台白内障手术,其中有一台老人家已经九十岁了,手术也很方便,因为是局麻,老人都是自己走进来,做完自己走出的,基本都能耐受。

食堂挺清淡的

接下来说说自己在门诊处见到的一些小故事?

有的患者表达能力很强,都不需要怎么问自己就能说个大致,有一个聪明的小孩,知道自己有什么过敏原哗啦啦地一一上报,妈妈说话也有条理,看上去像老师,这样的交流简直不要太轻松,但是更多的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老人,还挺让人心酸的。

印象深刻的有一个老太太,从外地过来做简简单单的白内障手术,一不知道原理二不知道流程,把医生当亲人一般倾诉,问医生说“这个是遗传病吗,我妈妈也是白内障”,医生只好安慰她说“人老了都会有白内障啊,就像长白头发一样。”,然后瞬间老人就轻松下来了,真不知道来之前有多大的心理负担。

还有一个初中生样子的男生来看结膜炎,临走前问了一句“我不会瞎吧”,我差点笑出来然后插了个嘴说当然不会(本见习生不该插嘴的,但他真的可爱……),转念一想我初中去看结膜炎的时候好像也担心过自己会不会瞎了来着……

有患者来我们老师这儿告状说隔壁医生态度不好,不相信ta的话,但我们跟着看了以后觉得隔壁医生开的药挺好的,我们老师什么也没做,安慰了几句,病人就满意离开了。总是遇到同样的病,一早上接诊源源不断,医生难免疲惫,少两句人文关怀,病人觉得自己没被重视到。只能说有的常见病在医生看来都挺“算不上事儿的”,但在患者看来就是天大的事,希望自己以后对待病人的时候也能记住“医生的小事等于病人的大事”这句话,哪怕多安慰一小句话也行。

在几个眼科特检室辗转学习的时候有遇上一个老头儿,B超发现视网膜脱落加玻璃体积血,去了眼底拍摄什么也看不到,问他是不是要做手术,谁给做手术,谁是主治,一问三不知,也没有子女陪伴,只能说老人来看病蛮不容易的。大一的时候在邵逸夫的自助挂号机处做志愿的时候也深有体会,数字挂号、支付对年轻人日益方便了,但对于不会摆弄手机的老人来说,真的很艰难也很无助。就……希望子女多关心关心父母吧,社会、医院在进步的时候,也不妨等一等老人的脚步。

专家门诊处的跟诊受益颇多,能遇上很多不一样的病例,同时也对门诊医生佩佩服服五体投地。不仅是医术高,也是情商高、临危不乱、有条不紊。印象深刻的有两个病例。一个是三十年的病毒性角膜炎,老人的角膜发白溃烂得很严重,一问是因为老人自己找草药敷眼导致病情加重,随时有穿孔破溃的危险。有的时候真的为这样的老人着急,宁愿信偏方不信专科医生,怕麻烦图省事,本来可以好好控制的病差点走到需要角膜移植的地步。一个是眼睛突发黑影,视物变形的年轻人,一通检查后是“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没差,虽然年轻人口口声声说自己没什么生活压力,但临走时还是在反复询问医生“这个没大事吧?真的没有吗?”,挺焦虑纠结的性格,后来我们一翻课本果然“诱发因素包括情绪波动、精神压力等,A型人格易患病。”挺有意思的,性格可以掩饰,病变不会。

在眼科见习,收获最大的,一个是课本知识具象化,一个是对临床思维有了一些初步但是具体的认识。跟门诊接触真实病例以后,课本知识会记忆得很牢,同时也会对疾病发生发展有更深的理解。而临床思维,一方面来自理论知识的掌握,一方面来自于临床经验的积累。一个病人的主诉症状,问诊的方向在主诉之初就有可能确定了,确定的依据主要是最有可能是什么疾病,最需要排除的是哪些疾病,病因在哪里,而不是一来就全方位无目的无重点地询问。虽然诊断学课堂上的病史采集力求完整且一条不落,但真实的临床检查、问诊一定是先直奔重点的。

自学的绝望留到了门诊来解决

医院氛围的印象真的很不错,门口的安保叔叔、保洁阿姨和护士姐姐都非常温和友善,如果我是患者,亦会觉得这样的环境非常舒服吧!带教老师非常温柔耐心,周医院的时候老师已经完成查房在交接班了,为我们带了一天的课后又去做了手术,而晚上回复我们消息时我们已经准备睡觉了,才知道她晚班刚结束。周五时我们偶然得知了她的生日,临时准备了一个小惊喜,那一天结束后她还要继续上晚班、做手术,真的没想到她会那么激动,就一瞬间,我觉得我们所准备的小小惊喜都有意义,希望她即使上班繁忙,也能一直开开心心的!

好吃,意犹未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tuoluo.com/stzz/1832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