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新一代人群中高度近视患病率很高。对青年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这部分人群有10%-20%患高度近视,尤其是大学生人群为比例最高的20%。
亚洲各国和地区高度近视患病率(fromMorgan)
国外有知名学者曾预测,到年,全球将有月9亿人患高度近视,占人口比例约10%。也就是说在我们青年1代,这个比例已经提前“实现”,甚至显著超越!相比之下,我国中老年人群高度近视患病比例仅2%-4%。很显然,等这一代青年人步入中老人行列的时候,如果目前近视现状不能有效逆转,那么,我们国家患病人口将大大超过预测比例。就算目前,如果以个体和家属,以及好友作为关系圈,那么这个圈里几乎都会有高度近视患者,有些甚至不止一个!所以,可以说高度近视的危害与每个人都有关。那我们来了解一下如果一个个体患了高度近视,那么他到底可能面临怎样的视力威胁。高度近视眼真的会瞎吗?有患者很幽默,自己近视度数高,眼镜片很厚,常常自嘲自己眼睛“瞎了”。实际上,医生通常说的高度近视可能致盲不是指近视度数高,取下眼镜“人畜不分”,而是指即使戴上合适的眼镜,视力仍然很差,也就是矫正视力低下。在亚洲,12-27%的盲和低视力由高度近视并发症导致,为第一到第三原因。如果排除白内障这种可逆致盲眼病的话,高度近视并发症会跃居致盲原因首位。在30岁以上人群中,高度近视可导致7%的患者致盲,另有17.5%的患者遭受中重度的视力损伤。所以高度近视眼确实可能瞎,而且概率并不低。但并不意味着高度近视眼就一定会有很差的视力结局,我们需要对它有客观重复的了解。高度近视这些可怕的并发症是怎么形成的?后部眼球壁由3层组织组成,由外到内分别是巩膜-脉络膜-视网膜。实际上脉络膜和视网膜都很薄,贴附在巩膜上。巩膜是一层厚壁,是质韧的纤维结缔组织,显然主要起维持眼球形态和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脉络膜富含血管,主要是为视网膜提供营养和氧气;视网膜是一层神经组织,完成外界光信号的收集并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大脑,使大脑能够“看见”。高度近视眼,巩膜会过度向后扩张,甚至局部鼓包(后巩膜葡萄肿形成),内层薄薄的视网膜和脉络膜就只有跟着被动拉伸,使视网膜脉络膜变得越来越薄。视网膜被拉薄后,结构功能破坏,形成裂孔、视网膜变性,甚至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层间被撕裂形成视网膜劈裂。脉络膜变薄以后,对视网膜的营养供给就会不足,反过来又会加重视网膜功能和结构的破坏,导致黄斑萎缩、青光眼、脉络膜新生血管等严重破坏视力的并发症。以上机制看起来很复杂,其实总结起来就一句话:高度近视眼由于眼球过度被拉伸,眼球壁变得很薄,使视网膜脉络膜结构和功能遭到严重破坏,从而导致视功能的严重破坏。有哪些并发症值得我们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tuoluo.com/stzz/18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