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导致视网膜脱落

学组亮点丨CCOS眼底病学组亮


北京哪里能治疗白癜风 http://www.wxlianghong.com/

由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将于年9月04-08日在苏州隆重召开。此次大会中眼底病版块秉承“新时代、大联盟”的思想,特邀美国、印度及日本著名的眼底病专家以及国内的知名学者汇聚一堂,分享最新学术进展,展示眼底病领域的最新动向,共享学科前言资讯,旨在为眼科同道们打造学术交流及科研合作的国际化交流平台,互通有无,提高全国眼科医师的诊疗水平。

本次眼底病版块以推动国内外医学的共赢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特邀来自日本KyotoUniversity大学的AkitakaTsujikawa教授分享“RecentadvanceinOCTangiography”、巴基斯坦OphthalmicResearchFoundation的ShahidWahab教授阐述“YAGPhotodisruptionItsClinicalComplications”,来自新加坡SunwayMedicalCenter的KennethFong教授分享“SubthresholdlaserforDMEandCSCR”,以及来自印度BhartiEyeHospital的RajvardhanAzad揭秘“ROPsecretsthatnoonewilltellyou”,内容可谓精彩纷呈。另外眼底病版块突出了人工智能、高度近视、糖尿病视网膜病、AMD/PCV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进展,届时将有国内外相关领域内的权威专家传经授道,如许迅教授讲述“AI在高度近视眼底病变中的应用及前景”、赵明威教授对“抗VEGF时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策略“的解读,魏文斌教授分享“眼内肿瘤的诊疗思维”以及孙晓东教授关于“医院信息平台系统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真实世界研究”等热点话题;同时眼底病版块还专门设立了“黄斑界面疾病”、“影像学”、“感染性疾病”、“小儿肿瘤”、“血管性疾病”等板块,展示眼底病的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成果,“罕见疾病专题”和“疑难病例讨论专题”版块将有权威专家解疑答惑,分享他们的独到见解和诊疗思路,传递科学的诊疗理念;除了以上专题之外,眼底病学组还设立了28场精彩的继续教育专题,除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外手术技巧、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病变机制、个性化眼底病激光治疗等经典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基本手术操作技巧相关讲题,又新增如视网膜血管瘤的诊断、浅谈激光在眼科后段疾病中的应用等热点知识,旨在全方位提高广大眼科医生的临床诊疗水平。

本届眼科年会秉承借鉴往届大会的成功经验,继往开来,革故鼎新,学术内容全面新颖,涵盖了目前眼科的焦点难点问题,会议形式创新多样,极大提高参与度,将为与会者带来一场名副其实的眼科界的饕餮盛宴。

年度眼底病最新的临床及学术进展综述

文峰教授团队

ICGA晚期年龄相关性弱荧光与Bruch膜脂质沉积及PCV的关系

陈玲1文峰1*

1.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年龄相关性弱荧光;基底线性沉积;脂质沉积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晚期年龄相关性弱荧光(ASHS-LIA)是造影中非常常见、但尚未被认识的一种影像学特征,其可能对疾病病理机制的揭示具有重要意义。早在年,日本学者白木等曾对这种弱荧光进行过初步报道,推测这种弱荧光可能代表了眼底的正常老化,但尚不能解释这种弱荧光产生的原因。ASHS-LIA的多模式影像学特征、其与眼底疾病的关系及产生的原因均不清楚。基于此,我们对ASHS-LIA进行了系列临床研究。首先,我们回顾性分析了年1月至年4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并行眼底照相,AF,FFA,ICGA及OCT检查患者的资料。由于ASHS-LIA均双眼发生,为避免病变干扰ASHS-LIA判读,本研究纳入眼底正常或除干性AMD、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外无其它眼底病变的眼为研究眼。对研究眼ICGA晚期图像进行判读,明确是否存在ASHS-LIA,分析其分布特点,测定弱荧光点直径范围,并对其进行分级。分析ASHS-LIA的多模式影像学特征及与年龄及常见眼底疾病的关系。共例患者的眼被纳入该研究。其中眼(26.6%)观察到ASHS-LIA,平均年龄66岁(33-87岁)。ASHS-LIA见于ICGA晚期,主要位于黄斑区,弱荧光点直径范围-μm,边界不清,可融合。在其它的多模式影像包括眼底照相、AF、FFA及OCT中没有观察到与ASHS-LIA相对应的改变。有ASHS-LIA者较没有ASHS-LIA者年龄更大,男性比例更多(p0.)。年龄分层分析显示ASHS-LIA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p0.)及性别为男性(OR=1.,p=0.)是ASHS-LIA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被累及的范围,将ASHS-LIA分为三级,结果显示ASHS-LIA分级与患者年龄显著相关(p0.)。有ASHS-LIA与无ASHS-LIA两组患者间相比较,SFCT无显著差异(P=0.)。此外,ASHS-LIA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患者中的发生率为53.2%,显著高于其它常见眼底疾病中的发生率(p0.)。基于ASHS-LIA的年龄相关性、眼底分布、多模式影像学特征及既往大量病理研究,推测其可能代表了随着眼底老化中性脂质在Bruch膜的沉积。既往病理研究证实,BlinD和软性玻璃膜疣分别为同一脂蛋白来源残骸的弥漫性和局灶性沉积形式。BlinD为亚临床沉积,在临床上尚不能被观察。因此本研究拟探索软性及硬性玻璃膜疣与ASHS-LIA之间的分布关系及荧光特征,为上述推测提供进一步证据。回顾性分析年1月至年3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并行眼底照相,FFA,ICGA及OCT检查患者的资料。对ICGA晚期图像进行判读,纳入于研究眼存在ASHS-LIA或软性玻璃膜疣的患者,并对ASHS-LIA进行分级。共名患者的眼被纳入该研究,平均年龄66岁(33-87岁)。结果显示,纳入研究的名患者均于研究眼观察到ASHS-LIA,其中,70眼(20.3%)伴有软性玻璃膜疣,眼(45.2%)伴有硬性玻璃膜疣。统计显示软性玻璃膜疣发生率随着ASHS-LIA分级增加而显著增加(P0.01)。软性玻璃膜疣及ASHS-LIA均在ICGA晚期表现为弱荧光但程度不同,且软性玻璃膜疣均位于ASHS-LIA范围内;相反,硬性玻璃膜疣在ICGA晚期表现为点状强荧光,且位于ASHS-LIA范围之外。基于ASHS-LIA与软性及硬性玻璃膜疣的特殊分布关系及荧光特征以及既往大量相关病理研究基础,进一步推测ASHS-LIA可能对应于基底线性沉积:BlinD,并提出假说。上述研究表明,ASHS-LIA(BLinD)在PCV患者中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常见眼底疾病,那么其与PCV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之间有何关系呢?我们回顾性分析了年6月至年5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行眼底照相,FFA,ICGA及OCT检查的PCV患者的资料,纳入未经治疗的PCV眼为研究眼。对ICGA图像进行判读,判断是否存在ASHS-LIA及CVH,测量ICGA上PCV病灶特征及EDI-OCT下的SFCT,并判断对侧眼是否同时伴发CNV。结果显示,共名PCV患者被纳入该研究,平均年龄63岁(41-85岁)。其中,名患者(62.6%)伴有ASHS-LIA,57名患者(30.5%)有双侧病变,70名患者(37.4%)伴有CVH。与不伴ASHS-LIA的PCV患者比较,伴有ASHS-LIA的PCV患者年龄显著增加(P=0.),发生双侧病变的概率显著增加(P=0.),伴有CVH的概率显著降低(P=0.)。此外,在校正年龄、性别及CVH等因素后,伴有ASHS-LIA的研究眼SFCT显著增加(P=0.)。然而,研究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及PCV病灶特征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ASHS-LIA在PCV患者中多见,推测其可能与PCV发病有关,并提出了ASHS-LIA参与PCV发病机制假说。

发表SCI论文

1.ChenL,ZhangXZ,LiuB,MiL,WenF.Age-relatedscatteredhypofluorescentspotsonlate-phase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themultimodalimagingandrelevantfactors.ClinExpOphthalmol.;46:–.

2.ChenL,ZhangXZ,LiML,GanYH,WenF.Drusenandage-relatedscatteredhypofluorescentspotsonlate-phase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acandidatecorrelateoflipidaccumulation.Investigativeophthalmologyvisualscience.;59:–.

3.ChenL,ZhangXZ,LiML,LiaoNY,WenF.Age-relatedscatteredhypofluorescentspotsonlate-phase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asprecursorlesionsofpolypoidalchoroidalvasculopathy.Investigativeophthalmologyvisualscience.;60:–.

ophthalmologyvisualscience.;60:–.

阴正勤、刘勇教授团队

视网膜变性疾病是眼底病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期,陆军军医大学(原第三军医大学)医院阴正勤教授团队针对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开展了一系列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他们将人胚胎来源的视网膜祖细胞RPC(retinalprogenitorcell)移植到晚期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pigmentosa,RP)患者眼内,证明了该方案的长期安全性和可行性。同时,他们与中科院动物所周琪院士合作,将人胚胎干细胞来源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embryonicstemcell-derivedretinalpigmentepithelium,ESC-RPE)移植到湿性老年黄斑变性(wet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wAMD)的患者中,发现细胞能长期存活,且形成新的RPE层。相关研究结果分别发表于Stemcellresearchtherapy和Celldiscovery上。

Part1RPC治疗RP

在临床前研究中,将纯化的RPC移植到RCS大鼠的视网膜中,没有发现肿瘤形成或免疫排斥反应,并观察到中度视力恢复和视网膜外核层厚度维持不变。基于这些结果,进行了I期临床试验,以确立RPC治疗R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共纳入8例患者随访24个月。研究发现,细胞精准地移植到病变部位(图A),在移植后的3-6月,手术眼视力获得一定程度改善(图B)。

图A:移植区域手术前后的视网膜形态学特征(OCT成像)。a术前:局部光感受器萎缩;b术后第7天:位于退化的光感受器层和RPE层之间的大量移植细胞(白色箭头);c术后1个月移植细胞层厚度明显减小(白色箭头),但仍然存在。

图BRPC移植后BCVA(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最佳矫正视力)情况。与术前相比,手术眼的平均BCVA在术后第2,3和6个月时明显改善(P=0.,0.和0.;n=8)。

Part2hESC-RPE治疗wAMD

本研究通过体外诱导,将hESC细胞诱导为功能性RPE细胞,在经过严格的生物安全性和动物有效性实验的而基础上,进行了I期临床试验。研究中纳入3名诊断明确的wAMD患者,手术中剥除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后,将hESC-RPE细胞的悬浮液注入黄斑区视网膜下。随访12月,观察ESC-RPE治疗wAMD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在此期间,研究者未观察到移植相关的不良反应,同时SD-OCT下观察到原病灶区域出现新的RPE样细胞层(图C)。电生理检查表明视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图D)。图片中展示的该例患者术前视力手动,术后2月-6月视力达到0.15,术后3月行硅油取出手术,术后9月行白内障手术,术后12月视力维持在0.05.

图C1例脉络膜新生血管剥除+hESC-RPE细胞移植后患者的形态学变化(眼底彩照、OCT、3D-OCT)。a:术前CNV病灶、出血;b:术后1月,CNV完全切除,Bruch膜完整。白色箭头所示中反射带为移植细胞簇;c:术后6月,白色箭头所示为移植区域高反射的RPE样细胞层,该层类似于移植区域外的正常RPE(白色星号);D:术后12月,移植区仍然存在高反射的RPE样细胞层(白色箭头);e:移植细胞分布图

图D1例患者的FFA和电生理变化。a:FFA(左侧)ICGA(右侧)显示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的变化。术前表现为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早期阶段)和荧光渗漏,术后1年,没有出现新的血管生长和荧光渗漏;b:mfERG在移植前(基线)和移植后(4月,12月)波动。c:分析中心六边形(环1)的振幅变化,主要反映黄斑视功能。d:移植后不同时间点的FVEP波形;e:FVEP诱导的P2幅值变化趋势。

总结

阴正勤教授团队的研究首次证实了对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进行干细胞治疗后视力修复的长期安全性和可行性,率先将ESC-RPE细胞悬液移植到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眼内,初步证实其安全有效,在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变性类疾病的发展中迈出了新的一步。

专家介绍

阴正勤教授,研究论文的通信作者,国家首席科学家,军队技术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院/西南眼科分院院长,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客座教授。原中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原中医学会眼科分会电生理学组组长,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常务委员、亚洲细胞治疗学会委员等。研究方向:视网膜变性疾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儿童眼病和眼底病的诊治。主持国家课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大国际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20余项。刘勇副教授,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是两项研究的临床移植手术负责人,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委员。陆军医院眼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哈佛医学院Schepens眼科研究所访问学者。研究方向: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发表SCI论文13篇。

论文索引:

1.YongLiu,HaiWeiXu,LeiWang,ShiYingLi,CongJianZhao,JieHao,QiYouLi,TongTaoZhao,WeiWu,YiWang,QiZhou,ChengQian,LiuWang,ZhengQinYin,Humanembryonicstemcell-derivedretinalpigmentepitheliumtransplantsasapotentialtreatmentforwet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CellDiscovery,,4:50

2.YongLiu,ShaoJunChen,ShiYingLi,LingHuiQu,XiaoHongMeng,YiWang,HaiWeiXu,ZhiQingLiang,ZhengQinYin.Long-termsafetyofhumanretinalprogenitorcelltransplantationinretinitispigmentosapatients.StemCellResearchTherapy.;8:

李秋明教授团队

玻璃体切除术后黄斑水肿的治疗进展

王贝贝李秋明

452郑州,医院医院

通信作者:李秋明,Email:liqiuming63

.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tuoluo.com/stdy/1448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