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导致视网膜脱落

医院开展ldquo全国爱


3月3日是第20次全国爱耳日,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落实国家救助制度”。为进一步大力推进防聋治聋与康复工作,提高百姓的爱耳、护耳意识,减少听力残疾的发生,医院耳鼻喉科联合第三党支部于2月28日在门诊楼一楼大厅开展了义诊宣教活动。

耳鼻喉科医护人员为前来咨询的市民普及了听力障碍预防、助听器验配常识及康复知识,免费提供了电耳镜检查、耳功能、声导抗、纯音测听检查及耳聋基因检测等项目。当天共义诊患者余人,发放宣教资料余份。(宣传信息部张颖)

健康知识

1.什么是听力障碍?

听力障碍俗称耳聋,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人听觉困难,听不到或听不清环境声及言语声。

2.如何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与诊断?

普通病房出生的新生儿,2-3天时接受耳声发射初筛,未通过者42天进行双耳复筛,仍未通过者在3月龄内转至指定的听力诊断中心进行听力诊断。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新生儿,出院前进行耳声发射及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筛查,末通过者直接转诊。有的地域在新生儿出生后3天,采足跟血进行耳聋基因筛查,无论听力筛查是否通过,耳聋基因筛查通过者均应到门诊接受遗传咨询。

3.如何预防儿童期听力损失?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较高,反复发作可导致听力损失,进而影响语言发育。正确喂养婴幼儿,防止呛奶,洗澡或游泳时防止呛水和外耳进水,预防感冒等可減少中耳炎的发生。加强锻炼,提高体质,减少脑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所致的听力损失。此外,应积极防止儿童头部外伤,减少娱乐噪音和谨慎使用耳毒性药。

4.怎样预防成人听力障得的发生?

成人听力障碍常见病因有中耳炎、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噪声、遗传、耳毒性药物等。对于老年人来说,老年性耳聋是常见的疾病之一,它是人类机体老化过程在听觉器官上的表现。对于上述情况,最重要的是做好预防,尽量避免或延缓听力障碍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注意耳部卫生,保持耳部清洁干燥。

预防感冒,及时治疗急性上呼吸道炎症、鼻部及咽部慢性疾病等。

保持均衡饮食,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尽量远离噪声,减少在噪声下的暴露时间。

如果家族中有成员诊断为遗传性耳聋,那么该家族内所有成员在婚育前最好进行遗传咨询和致聋基因检测,以免后代出现耳聋。此外,有些情况下还需要终生禁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必须使用,一定要遵从医嘱。

5.听力障碍确诊后怎么办?

听力障碍确诊后,首先要确定听力障碍的程度、性质、病因,对于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恢复听力的患者,需尽快选择合适的助听设备及时进行听力康复,这是实现成功听觉康复的前提。一般情况下,不能恢复的中度以上听力障碍患者应首选助听器进行听力补偿,还可借助相关的辅听设备,实现更好地聆听与交流;助听器无法获得满意的补偿效果时可考虑植入人工耳蜗进行听力重建,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正常参与社会的目的。

耳朵保养法

1、避噪音

人倘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辆喧闹、人声喧哔等各种噪音,会使原本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听力急剧减退,甚至引发噪音性耳聋。因此,尽量避免或减少噪声的干扰,是青年人保护听力的首要一条。

2、戒挖掏

经常用耳勺、火柴棒掏耳朵,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还可能弄坏耳膜。耳道奇痒难受时,可以用棉签沾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擦耳道,亦可内服维生素B、C和鱼肝油。

3、慎用药

尽量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因为老年人解毒排泄功能低,应用这些药物容易引起耳中毒而损害听力。

4、常按摩

按摩耳垂前后的翳风穴(在耳垂与耳后高骨之间的陷处),和听会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颌关节突后缘之凹陷处),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宜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钟,长期坚持下去即可见效。

5、熄肝火

老年人如经常处于急躁、恼怒的状态中,会导致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使内耳器官发生缺血、水肿和听觉神经营养障碍,这样就可能出现听力锐减或暴发耳聋。因此,老年人要尽量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良好心境。

6、多补肾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听力的衰退于肾虚有着密切的关系。故老年人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些补肾的药物,如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龟龄丸等,也可常喝核桃粥、芝麻粥、花生粥、猪肾粥等,对于保护听力颇有裨益。(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tuoluo.com/stjg/1442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