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中小学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指南
一、落实“五育并举”总要求。体现教学的教育性,全员全程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小学校在开展线上教学时,要针对学生居家线上学习的特点,通过课程教学内容的均衡安排,突出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突出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精心安排好线上班会课和团队活动、线上德育主题活动、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和思政课等,让学生全面了解党中央在疫情防控方面的决策部署,学习广大医务人员和抗疫志愿者们的先进事迹,科学指导学生量力而行参加疫情防控行动。抓住抗疫防疫特定时机,融入抗疫期间鲜活的育人素材,采用“微班会”“微论坛”“微调研”“心理咨询热线”等形式,切实加强主流价值观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崇尚科学理性、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砥砺责任担当、致敬逆行英雄、塑造阳光心理。
三、加强体育锻炼与艺术教育。线上教学要高度重视体育健康和艺术的课时安排,开展多种形式的居家体育锻炼,确保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在1小时以上。通过“新华美育”、新教育实验课程、“线上一起练”等形式,促进学生艺术和运动素养的发展。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居家劳动,发挥居家劳动在疫情期间独特的育人价值。
四、增强对线上教学的理解。线上教学是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开展线上教学,既要注重课程的系统研发、学科课程资源的遴选、教学氛围的创设、测评方式的设计,更要体现教学的趣味性、交互性,发挥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教师个别化指导的优势。实施线上教学时,要积极探索线上教学在教书育人方面的特殊渠道和方式方法,丰富教育教学的内涵和形式。以线上教学为渠道,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五、做好线上教学的技术准备。开展线上教学,要选定教育部门认定的公益性直播平台(APP、社交软件等)或学校自主研发的直播平台。教师要学会调试线上教学的相关硬件,如电脑(或PAD)、摄像头、耳麦、手写板等,并确保所有软硬件运行正常;熟悉相关平台的操作流程,熟练操作各种软件。条件许可,应准备好书写白板、水性笔、磁性图钉、实物道具、简单实验器材药品或者实验箱(盒)等。学校应帮助教师配置好上述设备设施,并做好相应的技术培训。“主播”教师要责任心强,线上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素养高,着装整洁,仪表大方,表达流利。
六、遴选线上教学的课程资源。学校教研组(年级组)和备课组应遴选并准备好充足的、且经过审核的线上教学资源,课前公布相关学习的课程表和资源库,并区分课前和课后资源的菜单目录。做好相关文本准备,下载教育部网站的电子教材,提前做好教材的剪切工作;准备或录制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必要的微视频;设计线上教学的教案,绘制线上教学的流程图,设计供学生使用的学习案或者活动案;设计线上教学的课件,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tuoluo.com/stqz/15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