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导致视网膜脱落

国际视协最新科研进展报告


国际视网膜病变协会科学及医疗咨询委员会于年5月2日在美国西雅图举行了会议,来自各国的科学家和临床研究人员报告了各项进展。以下是根据国际视网膜病变协会提供的会议纪要译成中文,供读者分享。译文由内地病友BEAUTY、乡间小道、Sunnie、Fary和Qianfang等翻译,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会议摘要:

1.针对湿性老年黄斑病变的干细胞移植临床试验:

由日本的M.Takahashi博士主持进行并做报告。

在临床试验中,进行了自体iPSC衍生的RPE表皮的成功移植。在安全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是在第一个接受了自体IPS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手术的湿性老年黄斑病变(AMD)病人手术一年后获得的。她的视力仍然是稳定的,没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注射或免疫抑制。

再次移植RPE表皮存活达一年之久,没有发现免疫排斥或不良增殖。

视网膜成像检查显示最初存在的渗出改善明显。在没有进一步的抗VEGF治疗的情况下,最佳矫正视力稳定在0.09(=18/)。视觉功能问卷VFG得分为-25。视觉功能从40.7提高到58.3。

由于自体移植是很耗费时间的,并且成本也高,下一步,我们正在准备与HLA6loci相匹配的异体移植临床研究。

临床实验所建立的HLA6个位点纯合的iPS细胞系覆盖了17%的日本人口。我们观察到,在动物实验中,与MHCDR相匹配的IPS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并没有引起任何免疫排斥反应。

我们现在正在准备异体IPS视网膜移植的临床研究,以评估与HLA匹配或不匹配的iPS细胞免疫反应。

2.由美国的HenryKlassen博士在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主持的干细胞在rp治疗中的应用。

广泛的实验室研究已经在多个方面同时进行,其中一个方面是关于RPCs的,即关于视网膜祖细胞的分离实验。随后,将其移植到患有视网膜变性的动物视网膜内。

这些研究揭示了这种方法在治疗其它致盲疾病方面的治疗潜力。

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感光细胞置换来完成,而另一个作用机制,则涉及到营养保持或重新启动宿主细胞。

最近,我们的研究都集中在这后一种方法上,并且将它扩展到人的RPCs的生产上,该生产符合良好生产规范(GMP)要求的条件,并且处于正式的获得IND支持的临床前研究阶段。

获得FDAIND批准,我们开始在视网膜色素变性玻璃体腔进行RPCs的1/2A阶段开放式标签的安全性研究。这项试验包括2个有残余视觉功能的病人组,和一个剂量升级组。这项研究正在进行中。

截止到年4月18日,已有19例患者被纳入实验组。患者被分为4个剂量水平进行实验。迄今为止没有严重的不良事件报告。初步的临床经验支持RP晚期患者.实验方法安全。

3.由ArturV.Cideciyan博士在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主持的项目新进展。

针对RPE65-LCA病人的视网膜基因治疗的效果追踪新进展(数据更新)

莱伯氏先天性黑朦(LCA),是遗传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的先天性视力下降很严重的RP形式。LCA的RPE65突变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形式,它导致生化块视觉周期和大量的视干和视锥感光细胞的光敏感度损失,并且会导致渐进性的视网膜变性和视力恶化。

从7年开始,几个独立的团体发起了针对RPE65-LCA患者的视网膜基因强化治疗,目标在于使生化块发生逆转,并且在短期内改善视力,在长期内实现拦阻RPE65-LCA患者视网膜病变进程的目标。目前,不同的研究小组已经公开发表了超过20多篇相关研究论文以及许多与此相关的评论及社论。

我们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和佛罗里达大学进行的研究,是在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下开展的。该组临床实验针对的,是术后年龄在11-30岁之间的RPE65-LCA患者,共15个病例的单眼临床试验。我们持续追踪这些病例的经过治疗的那只眼睛,和未经治疗的那只眼睛的病情发展,以更好地了解这些患者在接受基因治疗情况下的长期效果,并且与自然的病史发展做对比。

到目前为止,15例患者中有11例已进行了连续性术后评估,最少的进行了4年追踪,最长的进行了治疗后长达8年的追踪研究。

我们最近公开出版的研究结果表明,基因治疗与疾病的自然发展之间存在着一个复杂的交互作用的过程。我们发现,在治疗后的数天到时数周内,视干细胞和视锥细胞的敏感性都有很明显的提高,在随后的1-3年内会有进一步的改善。然而,这之后的3到5年是一个缓慢的视力提高过程。在这些复杂的变化过程中,无论是经过治疗的部分,还是未经过治疗的视域,其感光细胞核的视网膜层会继续以相类似的速率变薄。随着患者数量的持续扩大,长期来看,我们持续观察到相同的动态视觉变化和视网膜结构的变化。

4、由美国得克萨斯达拉斯西南视网膜基金会的DavidBirch博士主持的丙戊酸钠(VPA)的临床试验。

丙戊酸钠(VPA)是经过批准使用的药物,它的功用是广谱抗惊厥药,它在细胞培养中也有着很有趣的特点:它可以增加促进视紫红质折迭的产量和突变细胞保护(营养物)的释放。

截至年,因为有初步报导,VPA在改善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视觉领域的疗效,从而导致了VPA在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方面的频繁使用,导致此疗法成为治疗RP患者的“改标签疗法”。

然而,这些报告的疗效是基于一个比较小数目的患者的,并且是存在争议的。

为了分辨是事实还是虚构,我们显然需要一个随机的临床试验。于是,年抗盲基金会临床研究所(FFB-CRI)分别在美国六个地点开始了一个多中心临床试验。目标是确定90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突变患者。为了招募这些患者,这些实验点必须接触超过个病例,这些病例有明显的占主导地位的遗传特性,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已经发现多例。

在最终招募的90例患者中,50%例为男性,平均年龄为50岁。

从最初的报告可以看出,VPA可能增加患者的视野,主要成果为,经过12个月的VPA治疗,患者视野面积变化到一个中间点的大小(iii4e),这是与安慰剂组(未处理组)相比的视野变化。

使用的统计方法包括:考虑到患者之间的差异,左右眼之间的差异,和实验站点之间的差异,经过对初始数据的分析,未能显示经过VPA治疗的患者有显著受益。仍有更多的分析工作需要开展。

例如,特定的基因突变的患者,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作出响应。然而,第一次高水平的数据分析表明,VPA不会引起视野的改善。

5.针对RPE65基因缺陷导致的莱伯氏先天性黑蒙2型,医院开展新的基因疗法试验。

报告人:罗宾·阿里博士。

今年四月,我医院开展了一项新的基因疗法试验。这个处于1/2阶段的剂量递增试验,旨在测试这种新的基因疗法载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疗法是用来治疗RPE65基因缺陷导致的莱伯氏先天性黑蒙2型的患者组的。试验有18名参与者,且包含儿童。我们打算今年秋季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凯洛格眼科中心成立该项研究的分部。在伦敦的研究人员主要是JamesBainbridge教授,而在密歇根的研究人员则是CagriBesirli博士。伦敦方面的研究受到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的资助。

我们开展新的试验,主要是因为相对于狗和小鼠模型在有效性方面取得的成功而言,人体试验迄今为止取得的进展颇为有限。我们认为,当前所有的临床试验数据都表明,现有载体无法完全满足RPE65基因传导的需求,而现行疗法也无法抑制视网膜的病变与退化。尽管视网膜敏感度在治疗后有所提高,该项成果是经高灵敏度测试,如FST测试等证实过的,但是,试验中的RPE65水平不足以产生充足的11-cis视网膜视黄醛。因此,即便是那些大部分视网膜接受过治疗的年轻参与者,也无法获得活跃的视网膜电流图像反应。

虽然11-cis视网膜视黄醛水平的微量增长就能提高视杆细胞灵敏度,达到改善夜间视力的目的。然而,高水平的视黄醛能确保视蛋白可以适度倍增,延缓感光细胞退化。因此,更强有力的载体能表达更高水平的RPE65,产生更高水平的11-cis视网膜视黄醛,从而保护视力免于持续退化和维持白天视力。

现在,我们研发了新的AAV2/5载体,该载体带有优化的RPE65启动项以及优化的密码项Cdna,和先前试验中的载体相比,有千倍级的表达水平的提高。UCL生产出符合药品生产管理规范的载体,而六月的晚些时候,这种新载体将被用于首例参与者。

6.RLBP1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试验的准备工作。

报告人:KaliStasi博士,美国诺华生物医学研究所,剑桥分部,麻省分部。

视黄醛结合蛋白1(RLBP1)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罕见的渐进性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目前没有任何治疗措施。该病是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15号染色体上的RLBP1基因突变引起,同时,该病也能导致对视觉循环至关重要的CRALBP蛋白的匮乏或功能紊乱。RLBP1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特点是,从儿童早期开始出现严重的夜盲和暗适应缓慢;继而,视野,视力以及色觉等功能会逐渐受损;成年中期后,大部分患者将成为法定意义上的盲人。

临床前期试验在去除了Rlbp1基因的小鼠身上展开,小鼠的遗传缺陷会导致暗适应缓慢和夜盲。该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之一是,不会伴有视网膜退化。单独的视网膜下注射的AAV8-pRLBP1-hRLBP1——带有腺相关病毒载体血清8型衣壳的互补基因组,能改善经视杆细胞传导的暗适应能力,这项注射是在剂量依赖的情形下完成的,并持续一年。同时,注射此种药剂4到10周后,视网膜电流图像也能呈现出其在视锥细胞改善方面的效果。

研究人员在小鼠眼中的视网膜神经细胞裂解物里监测CRALBP基因,展示出小鼠视网膜中载体传导蛋白的表达水平。试验成果最近刊发在行业内期刊上(由Choi等人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题为“由AAV传导的RLBP1基因疗法提高了去除Rlbp1基因小鼠暗适应能力”的文章)。我们也期待这样的药剂也能改善RLBP1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视网膜功能。

我们目前正在进行一项关于自然病史的研究,试图更好地了解疾病本身及其发展,也为未来的研发计划提供一些支持。有关自然病史的研究资料尚未出版发行,但在合适的时候将会予以公布。一个有关概念验证的实验,1/2阶段试验目前正在准备中,我们也会尽快完成患者的测试。详细信息请访问: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tuoluo.com/stqz/1545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