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有这样的误区,认为孩子的近视眼不用控制,等18岁之后,进行手术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近视眼手术本质是不管角膜激光手术,还是晶体植入手术,其实校正的只是屈光度。
比如,三岁的小孩,远视约到度;到8岁是近视度,轻度近视眼底,尚正常;18岁近视0度,发现在脉络膜开始发生萎缩,出现豹纹状眼底,如果不加以控制,眼底可能会出现一些非常明显病变,比如后巩膜葡萄肿、黄斑劈裂、黄斑出血等。所有的近视眼相关一些疾病都是致盲性眼病。比如视网膜薄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出现裂孔,导致视网膜脱落,高度近视是很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所以为什么需要强调近视眼防控。
有家长认为,到了18岁后,做完近视眼手术以后,不就不近视了吗,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些问题。实际上,手术校正的只是屈光度,对于已经拉长的眼轴和变大的眼球,变薄的视网膜等病理性改变,目前是没有任何方法能够逆转它的。所以,手术虽然解决了近视眼问题,只是帮助摘镜,但已经存在的眼底改变,实际上它是没有消除的。这就为什么说一个度近视眼和一个0度近视眼,做完手术后,可能裸眼视力都是1.0,但是发生视网膜这种风险的概率,是截然不同的。0度近视眼发生视网膜的风险,比如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这些风险,要远远高于度的近视眼,而且做手术本身并不改变视网膜发生问题的概率。手术只是帮助改善生活,帮助脱镜,并不减少近视风险。近视导致视网膜风险,只取决于手术前近视度数。
近视眼手术主要分两大类,角膜屈光手术和眼内晶体手术。眼内晶体植入手术,实际上是把眼镜片变小,通过角膜上一个约3毫米透明切口,把晶状体放进去,展开后固定在瞳孔后方,晶状体的前方。角膜屈光手术,通过把角膜的组织削薄,使眼球前面的角膜变得更平坦,从而矫正近视。
近视眼手术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首选要根据病人的度数和角膜厚度,来判断能否进行角膜激光手术。比如一个1度的近视眼,一般不主张做角膜激光手术,因为度数太高了,建议其做眼内接触镜植入手术。另外,角膜过薄,不适合做角膜激光手术。
所以,为什么需要强调近视防控,因为18岁之前,孩子的度数不能控制在合理范围,18岁以后,则无法进行近视眼手术。所以近视出现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只取决于手术前近视度数。所以,近视绝对需要防控。
供稿:环境与学校卫生科许伟文
编辑:科教信息科
审稿:郑惠东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惠州疾控
与您分享快乐健康生活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tuoluo.com/stss/14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