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损伤
一、临床表现
分为三类
1、腹壁损伤:常见表现是局限性腹壁肿、疼痛和压痛
2、实质性脏器破裂(肝脾胰肾):典型临床表现是内出血。表现为面色苍白、脉率加快,严重时可出现失血性休克。除肝内胆管或胰腺损伤外,一般腹痛和腹膜刺激征并不严重。
左季肋部---脾损伤
右侧腹部损伤,出现苍白休克---肝损伤
3、空腔脏器破裂(胃肠道、胆道、膀胱):主要表现为强烈的腹膜刺激征,同时伴有恶心、呕吐、便血、呕血等胃肠道症状,有时可有气腹征,可出现全身感染的表现。
二、检查
1、诊断:实质脏器损伤用诊断性腹腔穿刺和腹腔灌洗术,阳性率90%;空腔脏器损伤用立位腹部平片。
2、腹穿禁忌:因既住手术或炎症造成的广泛腹膜粘联者;有肝性脑病先兆的;严重腹胀;包虫病;巨大卵巢囊肿者;大量腹水伴有严重电解质紊乱者;大月份妊娠及躁动不能合作者,不宜做腹腔穿刺。
★一一对应:胃肠道破裂(穿孔)---膈下新月形阴影
十二指肠或者结直肠穿孔---花瓣状阴影
脾破裂---胃大弯有锯齿状压迹
肝破裂---右膈肌升高
左侧损伤+内出血(一般有外伤史)=脾破裂
出血+腹膜刺激征(一般有外伤史)=肝破裂
单纯的腹膜刺激征(一般有外伤史)=肠破裂
三、腹部闭合性损伤的处理原则
1、对于已确诊或高度怀疑腹内脏器损伤者,处理原则是做好紧急术前准备,力争早期手术。
2、禁用吗啡类药物止痛。已明确诊断者应尽早施行手术。
3、先探查实质脏器然后空腔脏器。非手术治疗半小时观察一次体征。
4、探查和处理腹腔的顺序
(1)探查顺序:肝脾→膈肌、胆囊→胃→十二指肠第一段→空回肠→大肠及其系膜→盆腔脏器→胃后壁和胰腺→必要时探查十二指肠二、三、四段。
(2)处理顺序:出血型损伤→穿孔性损伤;结肠→回肠→空肠→胃。
四、常见腹部内脏损伤
(一)脾破裂:最常见的腹腔脏器损伤。在各种腹部损伤中占40%~50%。
1、临床所见的85%为真性破裂。
2、左季肋部受到损伤+内出血=脾破裂。腹膜刺激征不明显。
3、诊断外伤性脾破裂最重要的是:诊断性腹腔穿刺,有不凝固血液(因为腹膜的去纤维化作用)。
4、手术方式:成人脾切除。
(二)肝破裂:占16%-20%,不罕见。
1、在各种腹部损伤中占16%~20%。
2、有中央型破裂、被膜下破裂和真性破裂三种。中央型破裂最容易发生肝脓肿。可能有胆汁溢入腹腔,故腹痛和腹膜刺激征较为明显,所以不光是内出血。典型的临床表现:内出血+腹膜刺激征,但是两者比较内出血更重要。
3、血液有时可能通过胆管进入十二指肠而出现黑粪或呕血。
4、右横膈抬高,都应高度怀疑肝损伤。
5、手术治疗:一旦决定,应尽快开腹,出血量大时可阻断肝血流。正常人常温下阻断肝血流的时限可达30分钟,肝有病理性改变时阻断肝血流时限不超过15分钟。
实质脏器损伤的检查
空腔脏器的损伤的检查
(金标准)腹部穿刺
(金标准)腹部穿刺
(银标准)B超
(银标准)X线
(铜标准)X线
(铜标准)B超
(三)胰腺损伤:在各种腹部损伤中占1%~2%。位置深,隐蔽,最容易漏诊(死亡)。
1、最常见病因:方向盘伤、自行车把手伤(上腹部强力挤压暴力直接作用于脊柱所致)。
2、胰腺损伤3-4周+上腹肿块=胰腺假性囊肿。急性胰腺炎治疗期间或病后2-3周出现持续高热,应首先考虑胰腺脓肿。胰腺损伤的腹膜炎出现的晚且较轻。
3、内出血数量一般不大,所致腹膜炎在体征方面也无特异性,故术前诊断常需借测定诊断性腹腔穿刺的淀粉酶含量来确定。尿淀粉酶也可升高。
4、手术治疗原则:①全面探查,弄清胰腺伤情;②彻底清创;③完全止血;④制止胰液外漏及处理合并伤;⑤术后放置引流以防胰瘘。
5、如果行腹腔探查术,最有可能发现合并有胆总管损伤。
(四)十二指肠损伤
1、多见于十二指肠二、三部,占50%以上。
2、若为闭合伤导致的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可表现为右上腹或腰部持续性疼痛且进行性加重,腹部体征相对较轻而全身情况不断恶化。
3、X线可见腰大肌轮廓模糊;CT显示腹膜后及右肾前间隙有气泡。
(五)小肠破裂:肠道损伤中发病率最高。
1、发生机会比结肠高,腹膜炎出现的最早,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简单修补、小肠部分切除术。
(六)结肠破裂
1、发病率较小肠低,特点:结肠破裂腹膜炎出现得较晚,但较严重。
2、左半结肠损伤以结肠造口术或肠外置为主,3~4周病情好转后再关闭瘘口。
(七)直肠损伤
1、损伤在腹膜反折之上,腹膜炎出现得较晚,但较严重;如损伤在腹膜反折之下,则引起较严重的直肠周围感染,并不表现为腹膜炎。直肠损伤后,直肠指检可发现直肠内有出血,有时还可摸到直肠破裂口。
2、腹部X线平片发现腹膜后积气,最可能的损伤部位是十二指肠水平部。
3、手术:无论是上端或下端破裂都用乙状结肠造口术,上段损伤的2-3个月后关口,下段损伤直到愈合后关口。同时充分引流直肠周围间隙。
诊断腹部外伤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穿透伤的入口和出口在胸、腰、会阴,但可能损伤腹内脏器。
②虽未穿透腹膜,但不排除腹内脏器损伤。
③伤口大小与损伤程度不一定成正比。
④是否存在移动性浊音。
口渴烦躁---急诊剖腹探查
休克:
轻度:20%;口渴皮肤苍白,收缩压可正常或者稍高;
中度:有“明显”肯定是中度,比如明显口渴等。30%(ml),血压下降;
重度:40%,昏迷,呼吸急促。
?腹膜炎
一、急性腹膜炎
(一)腹膜的解剖与生理
1、腹膜由一层扁平的排列规则的间皮细胞构成表面浆膜,分为脏层腹膜和壁层腹膜。总面积几乎与全身的皮肤面积相等,约1.7~2m2。
2、腹膜腔是人体最大的体腔,由壁层腹膜与脏层腹膜间的潜在腔隙构成,正常情况下有75-ml黄色澄清液体起润滑作用。(注意没有气体,只有液体)
3、腹膜是双向性的半透膜,水电解质、尿素等能透过腹膜;还有强大的吸收能力,可吸收积液、血液、空气和毒素。急性炎症时分泌大量含有淋巴细胞与巨噬细胞的渗出液,以稀释毒素、减少刺激并吞噬细菌、异物和坏死组织。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沉积在病变周围,发生粘连,以阻止感染扩散,促进受损组织修复;也可造成腹腔内广泛的粘连,甚至引发肠梗阻。
4、壁层腹膜受体神经支配,痛觉敏感,定位准确。脏层腹膜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支配,对炎症、压迫刺激敏感,定位较差。
(二)原发性和继发性腹膜炎病因和常见致病菌
1、继发性腹膜炎
(1)最常见的原发病为急性阑尾炎穿孔、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并发穿孔、绞窄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此外尚有胃肠道肿瘤坏死穿孔、溃疡性结肠炎穿孔、坏死性肠炎、肠伤寒穿孔、憩室炎穿孔、创伤所致胃肠道穿孔等。
(2)腹腔内脏器病变坏死、穿孔、损伤破裂、脓肿破裂,使大量消化液及细菌进入腹腔,早期为化学性炎症,6~8小时后可发展为细菌性炎症或直接为化脓性炎症。
(3)最常见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厌氧菌、链球菌、变形杆菌等,化脓性腹膜炎毒性强是因为一般都是混合性感染。
2、原发性腹膜炎:又叫自发性腹膜炎。
(1)原发性腹膜炎是指腹腔内无原发病源,致病菌通过血运,淋巴管,肠壁或女性生殖道等途径侵入腹腔而引起的腹膜炎。病原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及大肠杆菌。
(2)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病理生理变化:腹膜受细菌侵犯和消化液刺激,发生充血水肿,引起全身炎症反应、高热等,严重者则感染加剧,可扩展为全身性感染。同时有麻痹性肠梗阻,病人常易发生休克。
(三)临床表现
1、症状:一说腹腹炎,突出症状肯定是腹痛。继发性腹膜炎腹痛难以忍受呈持续性,深呼吸、咳嗽、转动体位时疼痛加剧。持续性全腹痛,原发部位明显,是继发性腹膜炎的最主要症状。伴不同程度恶心、呕吐。一般腹膜炎脉率快,体温是升高的。如果脉率快,体温反而降低,说明病情恶化了。
2、体征:腹膜炎的典型体征---腹膜刺激征,包括腹部压痛、腹肌紧张(重者为板样强直)、反跳痛。腹胀是病情加重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有腹膜刺激征+腹胀,说明病情恶化了。
(四)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无休克者宜取半卧位(腹膜炎病人),可以使腹腔内液体流向盆腔,减少吸收,减轻中毒症状;休克的病人取平卧位,头、躯干和下肢各抬高20度。
(2)禁食、胃肠减压,减轻胃肠内压力;
(3)静脉输液防治水电解质紊乱、纠正酸碱失衡;
(4)联合应用足量抗生素,重点针对大肠杆菌、肠球菌、厌氧菌,因多数为混合性感染,应选广谱抗生素;
(5)加强营养支持(TPN)等。
2、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征:经非手术治疗6-8小时后(一般不超过12小时),加重的直接手术。
(1)腹腔内原发病严重;
(2)腹膜炎弥漫,腹腔内积液多;
(3)腹膜炎病因不明,且无局限趋势;
(4)中毒症状严重,尤其伴休克者。
注意:
1、不含食物对腹膜刺激轻---血液。
2、腹膜上没有腺体。
3、女人易得股疝(女人屁股大)。
二、腹腔脓肿
(一)膈下脓肿
1、诊断
曾有过腹膜炎(或盆腔胀气)腹部手术+发热+上腹痛=隔下脓肿
首选:X线示膈抬高、肋膈角模糊,胸腔积液、膈下占位阴影
X线透视可见患侧膈肌升高,随呼吸活动受限或消失,肋膈角模糊,积液。X线片显示胸膜反应,胸腔积液,肺下叶部分不张等,膈下可见占位阴影。左膈下脓肿,胃底可受压移位。部分脓肿腔内含有气体,可有液气平面。B超(没有X线选它)或CT检查对膈下脓肿检查帮助很大。
2、治疗:分为穿刺引流和切开引流。
(1)最常用的是穿刺引流:适用于与体壁靠近、局限性单房脓肿。
(2)切开引流:适用于肝右叶上、下位置靠前及膈左下靠前的脓肿。最主要的是进入脓腔分离时,不要破坏粘连层,以防脓液流入腹腔或扩散。
(二)盆腔脓肿
1、诊断:腹膜炎或腹部手术或阑尾穿孔后,出现里急后重、下坠感、膀胱刺激征(尿急、尿频、尿痛),那就是盆腔脓肿。用直肠指检可触及肿物彭起,伴触痛,波动感。
2、治疗
(1)非手术治疗:抗生素应用,热水坐浴,温水灌肠等,小脓肿可自行吸收;
(2)手术治疗:在骶管或硬膜外麻醉下,取截石位,用肛门镜显露直肠前臂,穿刺抽出脓液后循穿刺针做一小切口,再用血管钳插入扩大切口,排出脓液,放置橡皮管引流3-4天。已婚妇女可经后穹隆穿刺后切开引流。
注意:盆腔脓肿的直肠指诊是首选检查。没有它选择B超。
三、结核性腹膜炎
低热盗汗+腹壁柔韧感=结核性腹膜炎。
以青壮年最多见,多数在40岁以下。以女性为多,男女之比约为1:2。
1、病因和发病机制
感染途径以腹腔内的结核病灶直接蔓延。肠结核的感染途径是经口感染。
2、病理分型
结核性腹膜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肠梗阻。
分型:①渗出型:腹膜充血水肿,纤维蛋白渗出。
②粘连型:最多见。最容易发生肠梗阻。多由渗出型在腹水吸收后形成。
③干酪型:最严重,最少见,容易发生并发症。
3、临床表现:低热、盗汗、腹壁柔韧感、肿块不易推动。
4、辅助检查
(1)腹水:草黄色渗出液,静置后有凝块,少数为淡血色,偶见乳糜性,一般比重>l.,蛋白质>30g/L,粘蛋白定性试验(Rivalta试验)阳性,白细胞计数>0.5×/L,以淋巴细胞为主。葡萄糖<3.4提示有细菌感染。
(2)腹水腺苷脱氢酶(ADA)活性增高,就是结核性腹膜炎。
(3)腹腔镜检查:一般适用于有游离腹水的患者,可见腹膜、网膜,内脏表面有散在或集聚的灰白色结节,浆膜失去正常光泽,呈混浊粗糙。腹膜活组织检查有确诊价值。腹腔镜检查在腹膜有广泛粘连者属禁忌。
5、治疗
(1)治疗原则在于坚持早期、联合、适量、规则及全程抗结核化疗。
(2)抗结核化学药物对本病的疗效一般比溃疡型肠结核略差,因此药物选择宜有所加强。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三药(记忆方法:IFP),也可另加链霉素或乙胺丁醇(为抑菌药)共四药,治疗2个月;然后继续用异烟肼与利福平联合治疗至少7个月。
注意:振水音是幽门梗阻、肺不张的症状,非结核性腹膜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tuoluo.com/stzz/14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