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先天性不可克服的因素外,是哪些原因导致了成年人后天性致盲?超过六成的盲人或低视力患者,是因为下面这6种疾病引起,需要额外小心。
第一元凶:白内障——国人失明的头号凶手
我国每年就有40多万的新增白内障患者,其中在盲人中白内障患者占到50%,更让人害怕的是,白内障是一个与年龄相关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白内障的几率越高,有数据显示,80岁后,几乎每个人都会受到其困扰。
主要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会逐渐老化,变得混浊,从而形成白内障,但幸运的是,白内障是可以通过手术治愈的,一般只需切一个小口,摘除晶体,再以人工晶体植入替代即可。
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方法,所谓的眼药水或者口服药等等,都并不可靠,而且一旦因白内障引发视力下降,影响生活质量,即可手术无需再等。
第二元凶:青光眼——偷走视力的“小偷”
青光眼是全球公认的第二致盲眼病,在中国至少有万名患者,其中80万人因此而双目失明,它比白内障更可怕的是,它不疼不痒,患者没有太明显的感觉,视力就在不知不觉中被剥夺了,而另一个则是,它一旦造成了视野、视力损害是无法挽回的,无法通过手术治愈。
因此,每年一次眼科检查测眼压看眼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虽然患上青光眼,相当于坐上一辆没有倒车档的车,但是可以刹车,可以减速,早期发现,通过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病情是可以控制的。
第三元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工作年龄人群第一位的致盲性疾病
目前,在中国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随着发病人数的增加,糖尿病所致的并发症成为了更大的社会问题,据悉,糖尿病患者若发病5年以上就会出现眼底病变,发病15-20年,仅有20%的患者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若血糖持续失控,糖友几乎逃不过病视网膜病变。
有数据统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工作年龄人群第一位的致盲性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是引发玻璃球出血、视网膜脱离,最后导致失明。
因此,糖尿病患者定期复查眼底是控制病情发展的必要环节,若处在1、2期,可以单纯使用药物,3、4期可以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但如果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比如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等,5、6期则需要手术治疗。只有前3期的病人病情是可逆的。
第四元凶:老年性黄斑变性——高龄衰老的自然结果
人无奈的是抵抗不了岁月的衰老,随着年龄的增加,视网膜组织不可避免的出现退化、变薄、引起黄斑功能下降,患者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看东西出现扭曲变形,若不早期加以干预,就会导致致盲的发生。
由于黄斑变性发病后2个月就可导致失明,因此,目前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都要查一次眼底,以防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与青光眼一样,这个疾病引起的视力丧失是不可逆的,需要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
第五元凶:角膜病变——外界感染引发失明危机
我国有万失明患者是因为角膜疾病引起,其中85%是来自于感染所导致,据悉,每年新发的感染性角膜病致盲患者就超过10万。
外界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角膜后,会使得原本透明的角膜出现灰白色的浑浊,慢慢诱发视力模糊、减退直至失明。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有沙眼、结膜炎、佩戴隐形眼镜、干眼症等。
一旦因角膜病变导致的失明,医学上称之为角膜盲,由于角膜出现损坏,其眼球内部的结构正常,因此用透明健康的角膜把病变的角膜换点,病人的视力就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角膜移植,但由于不少原因,角膜移植依然处于紧缺的状态。
第六元凶:高度近视——需要当病进行治疗
一旦近视度数大于度,儿童大于度时,我们就可以称之为高度近视了,高度近视患者不单单是戴着厚厚的镜片或者眯眯眼看东西这么简单,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还会引起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如视网膜脱落、青光眼等等,它们大部分都会诱发致盲。
目前,并没有有效地方法可以避免高度近视发生病变,在日常生活中,首先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可预防近视的发生或近视度数的增长,若控制不佳,则应尽早矫正视力,手术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tuoluo.com/stzz/15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