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导致视网膜脱落

现役飞行员颅脑损伤系列九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30%。硬膜外血肿的形成与颅骨损伤有密切关系,骨折或颅骨的短暂变形,撕破位于骨沟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或骨折的板障出血,90%的硬脑膜外血肿与颅骨线形骨折有关。硬膜外血肿需要和硬膜下血肿相鉴别,两者预后是不一样的。

硬膜外血肿多因头部受过外力直接打击,产生着力点处的颅骨变形或骨折,伤及血管所致,出血积聚于硬膜与颅骨内板分离处,并随着血肿的增大而使硬膜进一步分离。

硬膜外血肿以额颞部和顶颞部最多。发展急速的硬脑膜外血肿,其出血来源多属动脉损伤所致,血肿迅猛增大,可在数小时内引起脑疝,威胁病人生命。若出血源于静脉,如硬脑膜静脉、板障静脉或静脉窦,则病情发展稍缓,可呈亚急性或慢性病程。

血肿的大小与病情的轻重关系密切,愈大愈重;出血速度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往往小而急的血肿早期即出现脑压迫症状,而出血慢的血肿,则于数日甚至数周后才表现出颅内压增高。

典型的急性硬膜外血肿常见于青壮年男性颅骨线形骨折的病人,以额颞部和顶颞部最多。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可因出血速度、血肿部位及年龄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从临床特征看,仍有一定规律及共性,即昏迷—清醒—再昏迷。

随着血肿增大,颅内压增高,病人常有头疼、呕吐加剧,躁动不安,血压升高、脉压差增大、体温上升、心率及呼吸缓慢等反应;如颅内压持续增高,则引起脑疝,造成严重后果。

对于颅内压高,危及生命的特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紧急抢救,可行钻孔穿刺清除硬膜外血肿,先行锥孔或钻孔排出部分液态血肿。对于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原发脑损伤轻者,及时手术,预后多数良好。在急性硬膜外血肿已昏迷的病人中,死亡率较高;而在那些术前清醒,不伴有局部神经功能损害的病人,死亡率几乎为零。合并有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脑挫裂伤患者的死亡率是无并发症的4倍。均提示预后不良。

实际上,硬膜外血肿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并非血肿本身,原发脑损伤的程度和脑疝形成后引起的脑干的继发性损伤才是导致病人预后不佳的主要因素。此外,高龄、临床状态差、血肿体积较大、手术时间的延误、严重的中线移位和术后颅内压持续较高均提示预后不良。

硬膜外血肿通常合并有颅骨骨折或开颅手术治疗,属于中度或重度颅脑损伤,现役飞行员年度体检应鉴定为不合格。如果治愈效果良好,无并发症和后遗症,经过至少1-3年的地面观察时间,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可以安全履行飞行职责的,可以申请特许鉴定。

单纯性硬膜外血肿,临床排除颅骨骨折的,予以保守治疗,如果意识丧失或损伤后遗忘小于30min,排除其他脑挫伤和颅内血肿的客观证据的,应该属于轻度-中度颅脑损伤。该损伤如果完全治愈后,至少地面观察6-12个月,无并发症及后遗症,应该可鉴定为合格。

相关文章:

现役飞行员颅脑损伤系列一:颅脑损伤分型

现役飞行员颅脑损伤系列二:颅脑损伤常见后遗症

现役飞行员颅脑损伤系列三:颅脑损伤后癫痫的风险评估

现役飞行员颅脑损伤系列四:颅脑损伤的认知功能评价

现役飞行员颅脑损伤系列五:颅脑损伤的航空医学鉴定和地面观察时间

现役飞行员颅脑损伤系列六:颅脑损伤的特许鉴定和特许观察时间

现役飞行员颅脑损伤系列七:头皮损伤和脑震荡

现役飞行员颅脑损伤系列八:颅骨骨折

请期待下一篇:

现役飞行员颅脑损伤系列十:硬膜下血肿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tuoluo.com/stzz/14376.html


当前时间: